这篇文章,是我身边一位90后朋友的感悟,2015年应该是我们90初第一次体会大牛市,新人都是头铁的往股市里冲冲冲,经过这几年的磨炼,肯学习的和研究的人,正在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和逻辑。
以下是正文,分享给大家:
说说为什么未来会持续涨。
背后规律各大V都分析几百遍了,最近也见到了各种新闻,说点儿浅显易懂的老百姓逻辑。
一个新兴社会规律的出现最开始看到并且相信的一定是少数人,会忍受众多非议与全世界抗争,最后在市场都认可的时候翻身。前进新能源车刚出来的时候也让人一顿讽刺,人的本性或者说私欲就是灭新守旧。
一个国家要效率的向前发展需要有人让渡他们的劳动剩余价值。把国家的各项行为画个链圈,如果所有人劳动所得都用来平行消费满足个人私欲意志,国家就不会发展,就是平行的GDP互换。
让渡劳动剩余价值意味着每个月赚5个Q币,要拿出3个Q币给到需要并且能用这3个Q币创造更大价值的人,也是国家再分配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你自己消费5个Q币。(PS:Q币=money)
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获取大众剩余价值:
1、九十年代统一上缴,统一分配38块5;
2、过去十年房产;
未来3-资本市场直接收割。
这两年还好点儿,几年前你大街上随便抓个人问他工作为了啥,他估计都会反问你工作赚钱不就是为了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的么,你问他为啥必须这样做估计你也不敢问。于是每个月都会定期上缴国库一些钱,而国家用这仨Q币有一万种方法创造出30个Q币,这就是国家发展的简单循环。
近年,房价涨到这个份儿上开始出现了剩余价值让渡钝化,换句话说用房子割新韭菜的速度不如以前了,更多存量交换,于是在大经济环境下行周期中国家更非常需要新的强劲的快速的方式收割,让你让渡这部分剩余价值,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会有办法让你愿意,你从人性的角度问自己愿意干一辈子15万在海淀买个老破小为你儿子上学么,但你还是这么做了。
所以,资本市场作为一个集快速,低入门槛加上高收割率,超强流动性等众多特点于一身的工具将在社会发展到一定成熟时期被启动成为完美收割大众的标的。
人类的各种劣根性将在这些特点面前被收割的体无完肤。这是之前房产所不具备的。
房子连续让渡了三五十年还会有居住价值,实在不行你留给你家小孩儿他还能用,并且这么多年房价的稳步飙升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让渡,居然最后还能翻倍收获,那我在我的有生之年让渡一点儿为我的下一代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但资本市场不一样。
资本市场不是一直涨怎么还会被收割呢?
因为收割不是目的,让资本市场涨帮助国家快速融Q币去做事情是最终目的,这也是当下刺激经济急需的。收割只是必然手段,因为必然有人要成为牺牲品,本质上每一个Q币都是有人送才有人收得到。
同时二八原则意味着你的钻研知识水平如果不行并且执意来这低门槛的市场胡搞,那你就会成为那个“八”,会被众多需要你Q币的“二”快速的完成接二连三的节奏性收割,就是涨的时候没你,跌的时候哪都有你。这样一轮财富转移就会被快速完成,需要Q币去创造价值的人拿着你送的Q币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从方方面面来说都是理性且公平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握他通过劳动所得的Q币,就意味着这些Q币终有一天会被也应该被收割。
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虽然我从19年开始就极力呐喊身边任何问到我的盆友快速进场学习和在黄金十年前期交一些学费是值得的,但我特别开心且惊讶的一点是,身边这批新“韭菜“的知识水平,对社会财富的认知以及信息对称性完爆之前那批老韭菜,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开始通过并认可且强迫自己坚守一些价值趋势的投资方式。他们听从,相信,自我研究并且越来越开放的认可接纳社会这一巨大变化。
知自己所能和所不能,什么钱是你可以赚的,什么方式不要去碰将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关键之匙。这也是我跑不赢大盘的时候经常告诉我自己的。
在市场五年里,我更多的是学习守道,即如何在保证不亏损的情况下稳步前进,这和这几年的老韭菜市场风格截然相反,因为更多的人研究的是如何进攻,涨停打板这些词你肯定会天天听到。
越来越多的原来那批蛮守固执己见的“老韭菜”,如果还在市场上的话将会被这一波市场变革快速收割。我希望你们被收割,因为实在是太气人了,固执且蛮横,那就让市场教育你们一下吧。
正文完毕,以下是栗子叨叨叨的部分。
持续上涨,并不等于所有标的,无时无刻都在上涨。
消费科技医药三架马车飞奔时,上头并没有抑制上涨的意愿,而权重股带着指数飞奔时,却有各种降温手段出没。
注册制下,新股越发越多,追踪行业公司的动态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每个人都成为分析师显然不正常,如果自己没有研究能力,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基金产品供选择,公募基金囊括了:国内国外,债券股票商品,被动指数主动管理,条条大路通罗马。
最后借用凌鹏的观点结尾:
我们总是习惯用事件解释行情,也总是会问“接下来什么会让市场跌、什么会让市场涨”。可是事件本身是不可预测的,如果我们要把行情寄托在一两个本身不可测、类似黑天鹅的事件上,那么行情也就不可测。这就类似谁也不知道5·30会半夜鸡叫、谁也不知道会有塑化剂、谁也不知道会有疫苗案
决定行情的是中线基本面构成的风险收益比!这个东西是可以持续跟踪和分析的,一旦风险收益比到了极致,就容易有“事件”出现,这就是克罗所说的“行情创造基本面”。而恰恰是因为中线的基本面可分析、可跟踪,所以某种程度上行情也可以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