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额度下达 特别国债分配考虑市县减收状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额度已经下达各省,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等也已下达各省。
各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具体的市县分配方案,市县分配方案要求6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分配方案报备通过后,资金将很快下达市县。
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的规模性积极政策中,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新增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资金将全部转给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用以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35亿元投资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两批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用于补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据 证券日报)
近半年超30城放宽落户、购房补贴井喷,楼市影响几何?
“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无房可投靠”……这些已成为今年多数城市放开落户限制的关键词。而实行购房补贴及降低补贴门槛则是助推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中旬,近半年来已有超百城发布了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政策,有超过35个省市发布了落户宽松政策,与人才政策配套的购房补贴政策也现井喷的趋势。(据 新京报)
——金融市场——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破万亿 权益类占七成
新基金发行又迎来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已跨越“万亿”级大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今年已成立637只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达9918.5亿元,加上23日公告成立的多只新基金,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基金发行破万亿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是权益类基金。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今年已分别成立了124只、256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分别为1640.86亿元、5245.76亿元。这意味着,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达到6886.62亿元,占比近七成。(据 证券时报)
提升违法违规成本,《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8月起施行
据银保监会网站23日消息,为统一规范机构改革后银行业和保险业行政处罚程序,提升金融违法违规成本,严肃整治金融市场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下称《办法》),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据 中新经纬)
创业板注册制第二批13家公司获受理
继6月22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首批33家申报企业获受理名单出炉后,6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第二批13家受理企业亮相,其中11家企业为IPO申请,2家为再融资申请。至此,深交所已受理平移IPO在审企业43家。简单推算,还有140家IPO在审企业处于未受理状态。(据 证券日报)
宽松预期迟迟未兑现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3%
6月23日,5年期国开活跃券200203早盘一度上行17.49BP,触及3.1850%。不过午盘后止跌,最终相比上日微涨2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早盘触及2.94%,创1月23日以来新高。行至当下,市场聚焦于3.0%的阻力位是否会被突破。
在债券市场上,债券收益率与债券市值成反比:当收益率走低时,债券市值上升,债市走牛;反之则是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 6月23日上午债市大跌,主要因为5年期国开债一级中标利率高于市场预期,带动二级市场收益率上行。
此外,近期降准降息预期落空也是重要原因。对于后市,一些市场人士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突破3%。(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城投债发行火热全年或超4万亿 三大风险惹关注
受疫情后国内货币宽松措施的支持,市场整体融资环境改善,今年以来,城投债市场火热,发行规模明显放量,发行成本也随着利率中枢显著下移。
多位受访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城投债发行有望继续扩容,全年发行规模有望超4万亿。不过,发行火热的同时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城投债年内偿债压力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加大,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短期内仍将延续,城投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或仍继续承压,到期债务偿付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需关注城投企业非标债务风险的持续暴露,及非标债务违约引发的潜在交叉违约情况。(据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