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自中国报告网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理想替代率在60%左右,但目前实际上只有40%左右。这意味着只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生活质量会下降很多。
提前规划养老资金,对老年生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到底应该多早规划?我认为40岁是开启养老规划的一个最佳年龄。
都说攒钱要趁早,为什么不是25岁就开始规划养老?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25岁的青年正是意气奋发、指点江山的年纪,硬要让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磨平棱角,开启“抠抠巴巴”的省钱生活,实不人道。其次,年轻人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考证学本事要花钱、结婚成家要花钱、买房装修要花钱、生孩子养育子女更要花钱,在40岁之前,年轻人既是花钱的阶段,也是累积财富和经验的阶段。过早的将资金“冻结”在养老计划中,会错失这个年龄的很多机会。
2
40岁以后,人生开始进入后半场。事业、家庭、财富基本已经定型,在这个时候,如何花钱,如何存钱,将对今后的老年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养老服务的政策选择:建设高效可持续的中国养老服务体系》报告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会达到26%,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8%。与社会加速“变老”相对立的则是人们养老规划意识的薄弱和行动的缓慢。
大多数人抱着有退休工资便可养老的计划,在退休前夕并没有完整的补充养老规划。
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养老金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是基本养老保险独大,占到总养老金额的85%,剩余的15%为较具规模的企业为员工缴纳的企业年金,而个人养老金部分约为0。
对于大部分在普通企业退休的老人来说,仅仅拿一份基本养老金,只能覆盖退休后基本生活开销。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在40%左右。粗略的估算,如果你退休前工资是6000元,退休后养老金只有2400元左右,无法达到退休前的生活质量。只有达到3600元(60%的替代率)才能拥有和退休前相同的生活质量。
养老保险的理想替代率在60%左右,为什么不是在100%?因为作为中年人来说,需要开销的费用较多,比如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房贷支出以及职业应酬交际等,但这些开支在等老年后就会逐步下降直至归零。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开销会比还在职场上打拼的中年人要降低不少,退休后的收入达到在职时的60%就可以维持退休前相同的生活质量。
3
40岁的中年人,要为养老攒多少钱?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算一算,40岁的中年人应该攒多少钱,才能在退休后维持原有的生活质量。
小王夫妇今年正好40岁,两人在制造型企业上班,男方收入8000元每月,女方收入5000元每月,双方月总收入为13000元。
按照基本养老保险40%左右的替代率来计算,小王夫妇退休后两人可以拿到约5200元每月的养老金。但是离理想的养老金(60%替代率)7800元/月还有2600元/月的距离。那么退休前,小王夫妇需要攒够多少钱,才能弥补2600元的养老差距?在退休后依旧保持原来的生活质量不降低呢?
有两种计算方法:
1)不会理财类型
如果小王夫妇不会理财,无法利用资金产生更多收益,只会老老实实的用本钱,那么按照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平均寿命85岁来计算,60岁退休,生活到85岁有25年,每月多花2600元用于改善老年生活的话,一共需要78万元(2600*12*25=78万)。
2)财商在线会理财
如果小王夫妇有点理财头脑,善于利用现有资金“钱生钱”,想通过“吃利息”提高养老生活质量。那么如果按照4%的银行理财收益率,存够多少钱,才能每月产生2600元的利息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呢?答案是:2600/0.04*12=78万元。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又惊喜又惊奇:惊喜的是拥有一份高质量的养老生活,攒够78万元就够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惊奇的是原来会理财和不会理财,能让同样的78万完全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不会理财便要全部花完这78万,而会理财则最终还能将78万元留给子女做生活补充。
4
生活中处处都有金钱带给我们的惊喜和烦恼,对于养老的规划也一样如此。现在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对未来的焦虑和无措,但其实养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根据我上文的演示,等你到了40岁再开始规划也是来得及的,如果你同时还擅长理财和经营财富,相信养老就会是一件更从容的事了。
40不惑,只需早早有规划,便不会怕未来老年生活的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