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说投资】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是:
这事儿,你得信科学。
一些好的习惯影响一生。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可有点大,毕竟我们的年纪没有那么大,现在说影响一生似乎有些夸大其词。
但是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是随心所欲,但是不犯错误,所做的都是最佳的方案。
在投资理财方面应该来说我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好习惯,今天厚着脸皮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你们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应用APP,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类似功能的产品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由挑选。
(1)学会记账。
这是我第1个好习惯。至今已经坚持了有将近10年。这个习惯怎么养成的呢?不记得看的是哪本投资理财的书了,里面有一个观点,要理财,首先得学会记账,要清楚的明白你的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里。开源节流是理财的基础,不然便无财可理。
记账我当时用的是随手记APP,还买了一个会员,支持数据同步,可见我当时是比较认真对待投资理财的,第1批会员花了20块钱,对于那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算一笔巨款吧,那时候一碗热干面才1块5。
(2)学会攒钱。
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之后,说实话,我变得有些抠门儿了。就是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该花的钱精打细算。什么奖学金,兼职,实习工资,基本上都被我存起来了。
当时其实并不知道怎么理财,只知道存钱是第1步,因为没有钱就没法理财。
说实话,这个习惯坚持的还不错。在我大四毕业的时候,手里大概存了2万多块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了,当然,我是和我的同学朋友比较。
(3)学会看书。
有朋友说看书还不简单。其实真的去看投资理财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可以选择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如果没有辨识能力你将无处下手。毕竟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投资理财的书都看一遍。
除此之外,不同书中的观点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你得有选择,有判断,有所取舍。一开始我也走了一些弯路,那后来我找到了适合我自己的方法。这个就和学专业课一样,大家都知道专业课选教材一定要选经典。经典的数据不一定都是国外的,国内的也有。但是在投资理财方面,我个人觉得国外的精品更值得品读,因为资本市场在国外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在有些国家可能更久。
然而在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历史不足30年。
读书当读经典,有些书还得反复读,比如聪明的投资者,我就看了有三遍。常看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理解。
(4)独立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理论和实践,是成功的双刃剑,光看书不实践那等于纸上谈兵。我是大四的时候开始接触投资理财。当时比较激进,直接进行了股票和基金的投资。
当然,投资的过程中没少交学费,有的时候赚钱了,不知道为什么赚,可能就是运气好吧。
在资金比较少的时候,参与到市场中,感受了市场,这种经验体验非常不错,也为后来在资本市场,在投资理财方面获取收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失败不可能有成功。不交易就不可能赚钱。
(5)学会复盘。
这也是我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大概接触投资三四年之后,我开始做投资笔记。刚开始就是简单的记录,比如今天买了什么?过几天又卖了什么?那时候主要以短线交易为主,追涨杀跌,乐此不疲。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笔记也不忍发笑。投资就是这样的,只有不断的反思复盘总结,当时正确的决定,思考背后的逻辑,才会坚定信心。对于错误的决定,也要想一想当初为什么如此冲动。把场景具体化,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比如说不跟风,不听小道消息,不迷信大咖,学会自己判断。
(6)学会平衡。
做投资七八年之后,我学会了平衡。所谓平衡就是均衡配置。并不是哪一只股票涨的好,就全仓这一只。也不是哪只基金确实短期表现不佳,我就清仓。我学会了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一个组合构建的意义。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所长,这个团队形成互补之后的合力才是最棒的。但如果每个人都非常有个性,这个团队是很难连在一起的。投资也是一样,有些标的涨得确实特别好,但是跌起来的时候也是毫不留情的。这些标的的波动性你是否能够承担?如果不能承担波动就是风险,对于你而言就应该避免。
除此之外,平衡能够让人的投资心态更加平和。有涨有跌,心态才不会失衡。就像这些年我做基金组合的配置,除了做国外的基金组合,也做了国内的基金组合,国内国外相互配合,平滑了整个实盘的收益。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边儿得涨吧。不管是哪一边长的,我心里都很开心。
投资可能不需要每天暴涨,但每天都能长一点儿,是特别开心的事,也是大多数稳健投资者所追求的。
这些年我养成了这6个习惯,应该来说受益匪浅,让我在基金投资股票投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所以说习惯也是有力量的,也能够产生价值。在未来的投资理财生涯中,我会坚持好习惯,继续培养和养成其他有利于投资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