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银行理财极其安全,甚至可以闭眼瞎选,买完了可以安心睡觉,不用担心存款会掉。
据说,一个人问你如何投资,你告诉她去买银行理财,她最多就是翻个白眼,但绝对不会急眼。
但今年不一样,今年特别棒。
先是中行原油宝让人亏光了本金倒欠钱,后是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市场下跌引发的银行理财亏钱。突然间人心惶惶,紧紧张张,到底还让不让人好好理财了。而且这还不是某一家银行的个例,而是很多银行都有了这样的事迹,给人留下了恐怖的记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今后买理财产品要注意什么?今天跟你说说。
首先,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债券市场下跌导致的。
债券就是到期还本付息,怎么还能下跌?债券的下跌是说债券不能还本付利息了吗?不少人都有这个疑惑,毕竟炒债券的不多,害怕自己理解错。
债券也是可以上市交易的,和股票一样,债券的价格也会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债券价格下跌一般是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情况,发债主体发生了信用危机,比如一家公司发行了公司债,然后公司现在资不抵债,如果还钱都成问题,大家都很着急,自然他发行的债券在市场中就会被人疯狂抛售,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但是这次很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据说有20多款)都发生亏损,不可能是都买了某一家公司的债券,所以就是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债券市场整体下跌了(大部分债券的价格都在下跌)。就跟股市整体下跌一样(大部分股票都在下跌)。债券市场也有牛市和熊市,这方面和股市是一样的。前两年债券市场牛市,很多买债券型基金的人都赚了不少钱。
债券的赚钱效应+股市的低迷,导致很多人就开始冲进去买债券基金。但无论是什么东西,价格不会一直涨,市场总会很彷徨。
所以最近两个月总可以看到债券型基金大面积下跌的新闻。市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涨多了不要跟,债券型基金也可能不稳,短期投资还太嫩。
我以前曾经算过,假设我买到在债券市场的最高点,保守估计要回本基本上需要两年时间,所以我是建议大家要买债券型基金最低持有时间不低于两年,才能稳妥赚钱。
债券型基金给人感觉是风险很低,但当以一个低风险心里准备买入之后,在短时间里发生明显的回撤会让人感觉额外的不舒服。怎么我赚个卖白菜的钱,还要操这种卖白粉的心?
考虑到这几年时不时还来一个债券暴雷(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导致部分债券型基金净值大幅下跌,赶上了回本需要个5年8年都有可能,投资者的信心无法挽回,这种债券型基金就会遭遇巨量赎回,导致基金规模严重缩水,结果是基金被清退。
比如东吴基金旗下的东吴鼎元双债就要清盘了,这个基金在2016年5月中成立的,距离现在已经有4年了。成立以来亏了8%不止,最近3年下跌11%。买债基能买到这种也够倒霉的。
而且不光这一只,东吴增利,东吴鼎利,东吴优信稳健三只债券基金也开始讨论清盘了。这些基金都是因为买了信威集团的公司债,而这个信威集团早在2016年底就被质疑造假,估计是个祸害,经营很是失败。
到2020年5月,信威发布关于公司股票暂停上市的公告,原因是2017年,2018年度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公司的窟窿堵不住,交易所决定暂停他上市,要不然还得出事。决定出来之后几天,东吴基金下调信威公司债的估值,导致基金当日下跌4.04%。
???这我就纳闷了,造假咱们不提,这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都是负的你不着急?怎么还能持有这种公司的债券呢?还要等到交易所下达退市通知?基金管理人干嘛吃的。
所以别看债基的整体期望年收益率也就是5-7%,感觉背后的风险并不低,但如果赶上一个暴雷的会惨兮兮,所以还是要谨慎。而且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很多公司的商务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导致一些债券出现了违约情形,如果要买债券型基金,真得注意考察基金公司的投资基因。
买债券基金简单吗?不简单。
这个时代给投资者提出了更多要求,以往我们认为,我就要个低收益,买点银行理财,债券型基金就挺得意,想承担一个低风险,但事实是有可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