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给我这样一张图片,2019年6月的时候,相互宝帮助了150人,2019年7月的时候,则上升到了286人,朋友问我,相互宝是不是有坑呀?我要不要退掉?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来说说,为啥人数增加:
相互宝给了两个原因:
1、 等待期满足的人在增加
相互宝的等待期为90天。等待期内患上重疾是不符合救助规则的,所以,前期的救助人数会相对较少,等待期过后,符合救助规则的人数会变多。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对比保险,基本也都是90天的等待期。
90天以内的不赔,超过90天的赔偿,随着超过等待期的人越来越多,获得赔偿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2、 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一开始几百万人,到现在大约8000万人,人员在不断增加,当然,理赔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3、 除了上面两个原因,还有一个支付宝没说的原因:理赔压力
其实,目前的数据中,有不少是2月、3月提交的申请,由于理赔需要调查,所以,会有一定的时间差。
总的来说,对于分摊金额的增加,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官方曾说过,预计2019年分摊不会超过188元。
但是,2019年之后,如何分摊,也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了。
相互宝到底好不好?需要从两方面来区别看待。
利处
1、 让人更加重视保险,支付宝上线9个月,已经帮助了1000多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拉长,这个数据还会不断的增加。
有个朋友说,当看到每个月分摊数据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患病的人,还是很多的。
相互宝虽然不是保险,但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有了保险意识。这点还是值得鼓励的。
2、 为病患增加了一种获得救助的方式。
以前只知道有水滴筹等这些募集方式,不管实际情况,只要患病就可以去筹款。
导致有些患者提供虚假信息,而捐助者,也开始对平台失去信心,而不再捐款。
相互宝虽然不是保险,采用的方式想对比水滴筹这些,还是更容易让人接受。给患者也算是增加了一个获得救治补贴的方式。
弊端
1、 停售隐患
相互保背后的精算师们也一定想到了停售风险,而且在投保规则中也写明了两种停售可能:
一个是参保人数连续3个月不足330万。
另一个是“出现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导致相互保无法存续”,说白了就是被保监会叫停。
其实,从相互保到相互宝,也算是保监会对这个产品的看法了。
目前是不予支持的,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相互宝也算是保险行业的倒退了。
2、 抛弃投资端可能会导致保费增加
传统保险公司利用预收保费去盈利,至少是可以起到反向降低保费的功能。
而相互保,没有预收保费的投资盈利,利润来源就少了很多,那么提供的保险服务就会偏贵。
相互保是会收取管理费的,这就决定了,相互保也不可能站在参与人的角度考虑。
3、 不管年龄大小,事后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保费是一样的
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对于保险来说,40岁的明显比30岁的价格贵。
相互保采用一样的价格,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很不公平的。
4、 理赔
相互保项目中,对于巨额理赔造成的赔付风险,完全由参保人自行承担,也就是说亏多亏少,保险公司基本不在意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利润可是来自于管理费的,赔的越多,保险公司的收益越多。
至于说的那个“陪审员”更是搞笑,保险理赔是个很严格的事情,涉及到医学,法律知识,让一些不懂的人,去决定赔不赔?
所以,才会有之前骨折后因为曾经使用皮肤药不赔的案例。
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开始退出相互宝了,至于要不要退出,就看每个人的考虑了。
退出吧,之前交的钱打水漂了,不退出吧,以后还不知道要交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