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公积金: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着加重民企负担、抑制社会消费以及制度功效衰减等三大问题。
他强调,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建立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核心是实现“强制”向“自愿”的制度转换。(据 每日经济新闻)
银保监会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金融26条”
继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近期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后,银保监会日前表示,将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金融26条”。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5月23日表示,银保监会已制定2020年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计划,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落实相关工作。工作计划包括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医疗保险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大湾区设立经营机构,支持粤港澳发展特色金融业,研究在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加强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等15项工作。(据 证券日报)
发改委:不设GDP增速目标不等于经济增长不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昨天(5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经增长具体目标,但经济增长的内容已经融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据 央视新闻)
国家发改委: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既可行也安全
国新办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会上指出,总的来看,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既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据 中新经纬)
——金融市场——
28地就位 金融监管“央地协同”提速
继地方协调机制顶层设计出台后,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作工作正加速推进。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到半年时间,已有28个地方落地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且多地开始密集推进下一步工作。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已成为多地协调机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据 北京商报)
货币政策最新定调:宽信用发力,降准降息有空间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相比去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以及“引导M2和社融增速与经济增速相适应”等表述,2020年货币政策迎来新基调。(据 第一财经)
中概股遭遇至暗时刻?证监会:坚决反对将证券监管政治化
5月24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事宜答记者问。美国参议院20日通过的该议案被指专门针对中概股的审计问题。中国证监会表示,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据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