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毕业季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进度明显被拖慢。
现在疫情好转,很多毕业生要开始找工作。
找工作,选择城市很重要,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一直都是大家求职时的热门城市。
四个城市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对于每个点的重视程度又不一样,所以,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标准,说哪个城市最好。
今天有才君就把这四个城市的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不仅是应届生,想要换城市的“社会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1
薪资
找工作,薪资水平当然是重中之重。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冬季求职期平均薪酬排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1521元、10967元、10477元、9150元。
北京是国内平均薪酬最高的城市,而广州的平均薪资不仅是四个城市里垫底的,还比杭州和珠海的平均薪资低。从工资水平来看,北上广深可以不带广州玩了。
四个城市的平均薪资排名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平均薪资只能代表大概的水平,从平均数来看,北京的整体收入确实比较高。就有才君身边朋友的反馈来看,也确实跟平均薪资的反馈差不多。
不过,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收入还是有很大差别。
从“智联招聘”发布的平均薪资来看,多的是被平均的人。一个月薪两万的人和两个月薪五千的人一平均,三个人都月薪过万了。
大家可以在多个招聘软件里对比一下四个城市里自己要应聘的职位薪资,这样得出的结果更有代表性。
2
行业分布
四个城市在行业分布上也各有千秋,下面这个表格是有才君整理的四个城市产业分布不完全统计。
四个城市当中,北京和上海的产业种类更多样,而且大企业数量比较多,因此有更多吸引人的就业机会。
与其同时,这两个地方的高学历人才也同样数量惊人。这两个地方不仅是高校多,还有多所名校,每年回国的留学生也喜欢往这俩城市跑。
从4个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可以看出这4个城市的人才稀缺程度,有本科学历的学生想在广州、深圳落户非常简单,在广州某些区还有深圳落户,政府会给你发“红包”。
但在北京和上海,硕士生想落户都不是简单的事,在北京和上海想靠学历落户,基本上都是博士及博士后。
所以,这两个城市有不少诱人的机会,但好的机会都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很多好机会非名校本科毕业生甚至连进入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在深圳、广州学历歧视没有北京、上海那么严重,但目前机会相对也没有那么多。
需要提一下的是,北京虽然是政治中心,但北京的“铁饭碗”待遇反倒是四个城市里最低的。如果比较注重待遇而非仕途,想进这些单位的朋友们可以考虑一下另外三个城市。
3
生活成本
有才君前面列了四个城市的平均工资,但有句话叫“你赚到的不是你的钱,存下来的才是”。
如果生活成本很高,就算工资高,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依然是个高薪的穷光蛋。那么四个城市的生活成本都是什么水平呢?
有才君之前看过经济学人智库发表的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这个报告的生活成本综合考虑了衣食住行相关的多个指标。
在全国排名最高的是我国的香港,当然这种第一估计没有哪个城市想得。
这四个城市当中,上海和深圳并列排名第25,北京为49,而广州排在67名。
不过,由于网购的发达,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衣食的差距被缩小了,当地衣服太贵可以网购,吃饭太贵可以自己做,主食的价格全国都差不多,而其他的东西如果价格太贵大部分都可以淘宝或者拼多多。
至于出行,其实公共交通的价格都不贵所以差异不大,但打车就另说了。
四个城市中差异最大的成本还是房租,在这次疫情中,很多人都在家呆了较长时间,可以深刻体会到,不管你住或不住,有没有收入,你租的房子就在那里,房租都得按时交。
(图片来自中国房价行情网)
上图是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是今年4月份四个城市的租金情况。四个城市的租金排行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在北上广深租一个20平的房间一个月分别需要1856.8元、1560.4元、1000元和1522.8元。
当然平均数只能看出趋势,让我们看到四个城市的租金差异,实际上在这4个城市租房,除非租得非常远,不然20平的房子,基本上都要在上面的基础上把价格翻倍。
深圳和广州还拥有大量的城中村,城中村的租金会比住宅低上不少。如果减去房租,四个城市的收入差异就被拉小了。
4
房价
当然,我们如果想在一个地方定居,总是要考虑买房的事,四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又如何呢?
(图片来自中国房价行情网)
四个城市当中,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广州的房价都是最低的,都差不多是深圳的一半,而且深圳的房价上涨势头很猛,说不定下个月又是新的高价。
如果用刚刚我提到的平均工资来算,在深圳买个100平的新楼盘需要不吃不喝工作50.7年,在上海需要43.2年,在北京需要40.9年,在广州需要30.7年。
如果按二手房成交价来算,按平均工资不吃不喝买个100平的房子,在深圳要57.6年,在上海需要41.1年,在北京需要45.8年,在广州需要30.3年。
四个城市里,在深圳买房是最难的,北京和上海差距不是很大,在广州买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如果考虑到生活成本,在广州买房的优势就更大了,但也只是相对其他三个城市而言,一线城市的房价还是年轻人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5
医疗与教育
如果要在一个城市定居,我们肯定得考虑到医疗资源和以后生小孩需要用到的教育资源。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北上广深的医院数量分别是648家、358家、255家、140家。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医院的数量,还得结合人口数量来看居民可以分到多少医疗资源。
结合年末总人口,2018年北京每一万人享有0.47家医院,上海每一万人享有0.24家医院,广州每一万人享有0.27家医院,深圳每一万人享有0.31家医院。
从享有的医疗资源来看,北京>深圳>广州>上海。
但从医院实力来看,北上广三个城市都有实力非常雄厚的医院,但深圳没有。其他地方的居民如果生了重病,会到另外三个城市求医,但我们比较少听说大老远跑深圳去看病的。
虽然广东省的省内异地医保结算还是比较方便的,广州和深圳也很近,深圳的居民如果有什么疑难杂症可以到广州就诊,但是两地跑还是很麻烦的。
因此,不管是从质还是量,北京的医疗资源都是有绝对优势的。
如果考虑到孩子将来的教育问题,肯定是北京和上海更有优势。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都不错,但这两个城市在高考中的优待是另外两个城市不能比的。
不过要让孩子享受这两个城市的教育优势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先不说学区房,光是落户就是一个大难题。
6
生活舒适程度
在一个城市生活的舒适程度无非就是气候好不好,上班路上挤不挤,饭好不好吃。
气候
北京的气候绝对称不上宜人,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很干燥,冬天温度低但好在有暖气,在室内还是蛮舒适的,但在室外行走的时候就非常痛苦了,不仅气温低,空气质量还很差。
北京虽然在北方,但夏天一样很闷热。
上海的气候湿润,冬天是南方的湿冷,属于魔法攻击,室内也没有暖气。空气质量会比北京好,但也经常是轻度污染。
广深的气候差不多,一年四季的气温都比较高,空气质量也比前面两个城市好。但对比之下,临海的深圳夏季会更加凉爽,空气质量也会更好。
综合起来,四个城市的气候舒适度是深圳>广州>上海>北京。
交通
在采访过多位好友的体验之后,有才君给四个城市的交通舒适度排名是深圳>广州>上海>北京。
这里有才君要吐槽一下北京的交通,在北京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共交通,体验都不会太好。开车路上堵,坐公共交通又非常拥挤。
上下班高峰期,北京的很多条地铁都非常让人窒息。有才君曾经在北京体验过上车的时候车里已经挤满了人,我站在车门口,下一站冲上来的人群把我从门口挤到了车厢中部,并且感觉双脚随时要离开地面。
因为太过拥挤,经常会有人在公共交通上争吵,有才君曾经目睹过两位女士在地铁上打架,虽然地铁非常拥挤,但周围的人还是自动让出一个比武场,说明空隙这种东西也是挤一挤就会有的。
饮食
四个城市除了深圳的历史比较短之外,另外三个城市都有不少自己的传统美食。
因为“食在广州”这句话,大家可能会对广州的美食比较期待,不过各地的食物好不好吃还是得看每个人的口味,我有些北方的朋友就吃不惯粤菜和上海菜。
7
商圈
要比较这四个城市就不得不提他们所处的商圈,北京属于京津冀、上海属于长三角,而广州和深圳都属于粤港澳大湾区。
京津冀商圈近几年的发展并不好,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大都不吸引人。京津冀的工业发达,但是为了处理雾霾问题,北京周边的城市有很多工厂无法开工,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国内的商圈里,长三角和大湾区现在最被寄予厚望。
长三角商圈除了上海这个老大哥之外,还有杭州、苏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高校云集,制造业发达,商圈的地理位置也好,是我国的南大门。
大湾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大湾区加入了香港和澳门,在高校方面,香港完全可以跟上海对抗,甚至还要更胜一筹,广州和珠海也有蛮多高校。制造业和地理位置,大湾区也不逊色。
从金融和科技创新方面来看,大湾区会更有前景。
香港的金融业是国内最发达的,而深圳的金融业在国内排个第四也没问题,但长三角除了上海之外,其他地方的金融业并没有特别突出的。
而说到科技创新,有才君就想起了一个段子,美国制裁中兴、制裁华为、制裁大疆,搞了这么多幺蛾子都没走出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
在深圳的南山区有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华为、腾讯、中兴都在这里,再加上广州的微信,大湾区科技大佬云集。虽然长三角也有阿里巴巴,但是科技巨头还是大湾区多。
除此之外,大湾区的人口结构也比长三角更年轻,整个商圈会更有活力。
商圈的发展必然会对商圈里的城市带来很多红利,大湾区的建立对于深圳和广州是非常好的机会,尤其是深圳。
8
写在最后
四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并没有哪个城市绝对更好的说法,就看大家最看重什么。
看了这么多,有才君还是选择当个广漂吧,有大湾区加持,吃食合我口味,居住舒适看病也方便,最重要的是房价比较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