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央行第三次降准全面落地!到位资金2000亿
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第二步今日(15日)落地。
4月3日,央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据 中新经纬)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5095亿元,下降8.3%。(据 中新经纬)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6条措施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5月14日,央行发布消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合作互利共赢、市场化导向、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项原则,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据 证券日报)
31省份4月CPI出炉:10地涨幅超全国均值 京津沪回归“2时代”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中国网财经梳理发现,4月CPI广西领跑,同比涨幅为4.6%,新疆涨幅最小,同比上涨1.7%。
此外,作为CPI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前食品价格支撑力的减弱,使得31个省份CPI涨幅较上月均有所回落。分析认为,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供给有望继续加快,物价水平将保持稳定。(据 中国网)
——金融市场——
年内证监系统开出51张“罚单” 重拳打击财务造假等行为
近日,监管层针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连续发声。《证券日报》记者据证监会网站梳理,今年以来截至5月14日,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共发布51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13张涉及内幕交易,18张涉及信披违规,3张涉及财务造假。(据 证券日报)
4月新成立基金数量骤增196% 一二级市场医疗产业走强
据投中研究院最新统计,4月国内VC/PE市场逐步回温,新成立基金数量骤增196%,募集规模达132亿美元,19只募集完成。相较于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2、3月份,4月份的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医疗健康产业,一二级市场均受到资本的热捧。(据 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倒挂:MLF暂未续作、逆回购连续31天暂停
5月14日2000亿MLF到期,市场高度关注央行如何操作。因为近期经济形势有所恢复,央行是否续作MLF以及利率如何变化被视为“风向标”。当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这意味着央行当日并未续作MLF,从市场净回笼流动性2000亿。另外,这是央行自4月以来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共计31个工作日。(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美联储资产负债增至近7万亿美元 企业债几乎无人问津
据路透中文网15日报道,本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券和其他资产增至近7万亿美元,但银行和投资者需求正在放缓,一项备受期待的企业债券购买机制在实施的前两天几乎无人问津。
美联储公布的周度数据显示,因购买抵押贷款债券的步伐加快,截至5月13日当周,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增加2120亿美元,共6.98万亿美元。(据 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