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围很多人都在讨论泰晶转债,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泰晶转债事件属于暴雷,甚至有人这么说:没想到可转债割韭菜更狠,镰刀一天能割一半。
由于可转债没有10%的涨跌停板,真跌起来会很夸张。一天跌50%和连续几天跌停是两种感受,明显前者冲击更大。所以出现了暴雷一说。
进而导致现在很多人对可转债开始有负面情绪了。
前几天我写过泰晶转债的事,但由于大部分人不熟悉可转债,所以看起来有一些吃力,今天我就说清一件事:它真不是暴雷。
暴雷不管是什么定义,但一定含有这层含义:意外。但这次并非意外,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可转债有个规则,当股票价格达到转股价的130%,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后,上市公司董事会就有权向股东大会提议:强制赎回可转债——让债主都变成股东,这样不仅债券利息不用给了,债券本金都不用还了。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可以说就是这个目的。
泰晶转债的转股价是多少?17.9元,那泰晶科技的股票价格达到17.9元的130%了吗?达到了,而且几个月之前就达到了。
算一下,17.9x130%=23.27元
股票价格在今年的1-2月就达到23.27元以上,并且维持了一段时间,3月份肯定满足强制赎回的条件了,但当时上市公司说“我们暂时不强制赎回”。
这是可以的。对上市公司来说,强制赎回是权利,而非义务。
意思是:当满足强制赎回的条件时,上市公司就有权提案,这是它的权利,虽然当时说暂不强赎,并不意味着以后不强赎,而且,早晚一天会强赎的,也就是说,这个公告,早晚会来。
对于一件早晚会发生的事,现在发生了,怎么能说是暴雷呢?
加上泰晶转债的价格严重高于其价值,相当于1块钱的东西卖到了2.5元(差不多这个比例),突然的公告戳破了这个泡泡,再加上可转债没有10%的跌停板,后面的事情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不要因为上市公司做了什么事,之后导致价格跌了一半,就直接认为是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