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可真是引发极度关注,开启了一场全民热议,好多网友纷纷发出了“我怎么不知道自己这么有钱”的灵魂拷问。
虽说支付宝出面解释了账单的计算规则含流水,但讲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你没必要的花钱和错花的钱抽出来,你原本可以是个小康甚至是小富呢?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康康那些年曾挡住我们有钱的绊脚石有哪些吧。
忽视储蓄
“理财都是有钱人做的事儿,没钱理什么财”,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没钱,所以没必要理财,甚至连最基础的存钱都直接忽视掉。
挣的钱都拿去吃喝玩乐,结果月初挥金入土,月尾只能吃土,年底的时候一看银行卡上的余额只有三位数。
本来花钱一时爽,一直花钱一直爽的,结果到头心凉凉。
打破魔咒的唯一办法就是改变观念,培养储蓄意识,并开始行动,强制自己进行存钱。
顺序一定是先储蓄,再消费。就是每月到手的工资先拿部分出来存着,剩下的再用作消费资金。
当然啦,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嘛,不可能别人的目标你适用,得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通常来说收入的30%用来储蓄比较合适,比如你月薪8000元,可以拿2400元来攒着。
如果觉得自己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实质性影响,最少抽出10%,也就是800元出来储蓄(也就是10%法则)。
不要小瞧800块哎,坚持一年就有9600了,再加上储蓄的一点利息,一台MAC电脑到手它不香吗?
拖延症
今天好累哦,明天再做吧
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开始吧
......
总盼着把事情推到明天,理财也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现在有了理财意识,可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莫名要往后拖,结果不小心一个月过去了还没开始,然后半年过去了还没动身,一年过去了发现自己少了小一万(接上面例子)。
货币它是有时间价值的啊,举个例子:
假设年利率是10%,一年后的一元变成1.1元,10万就变成11万了。
那要是本金再多点呢?年利率再高点呢?
更何况,我们还有个资产增值的敌人——通货膨胀,如果不储蓄或者利率过低,那就只能妥妥的货币贬值了,手上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所以理财一定要趁早,拖延要不得啊!
盲目理财
还有一种情况,有了理财意识,也对抗了拖延症,利利索索的加入理财战队中,却因为不太懂而盲目理财。
就从买基金说起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基金是种很理想的理财方式,坚持定投指数基金的效果比专业理财师还厉害。
嗯......怎么说呢?基金确实对普通理财者属于很友好的方式,但是还作为小白的你知道什么是指数基金?知道怎么选基?知道该什么时间定投?知道要不要赎回吗?
我有个朋友前些年就听说基金不错,当时手机买基还很少,然后跑到银行准备买,但因为对基金了解甚少,所以基本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听客户经理推荐了一支,觉得不错就买下了,说好的坚持定投收益不错的,结果投了两年,总共2万,亏了3000。
后来对基比较了解以后才发现,这只被推荐的基金不管从规模还是运营还是历史收益都差的一塌糊涂,完全被坑了,就忍痛止损出局了。
多少还是要有些理财常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听信他人。拿来主义是好,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知道,理财经理都是可都是有业绩考核的,他推荐给你的一定是他能获得最高提成,而不是你能获取最大收益的。
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胡打乱砍,钱再多也经不住折腾啊!
建立自己的独立判断标准:
不懂不买;
警惕高效益低风险;
骗子可是无处不在,不要有贪念,小心血本无归。
对症下药,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理财方式。
对了,理财就是理人生,理财前先确定自己的目标,这样进度更加可视化哦。
努力踢走这些绊脚石,钱钱会越来越多。
哇,搓搓手,好期待自己变有钱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