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贷款申请 活久见!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这意味着什么?
活久见!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这意味着什么?
摘要:一季度经济数据前两天终于重磅出炉了,GDP增长-6.8%!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首次负增长,上一次负增长还要追溯到六七十年代。

一季度经济数据前两天终于重磅出炉了,GDP增长-6.8%!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首次负增长,上一次负增长还要追溯到六七十年代。

今天我们又见证历史了!

借这个机会,我们正好聊聊新闻里天天说的GDP到底是个啥玩意?GDP负增长6.8%意味着什么?

一、GDP是什么?

可能有些朋友对GDP这个概念不大清楚,我们先做个简单科普。

所谓GDP,英语全称翻译过来叫做“国内生产总值”,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一段时间内创造出来的财富总和。

这里所谓的“财富”不是钱,而是指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一切产品或者服务。

比如超市卖的冷鲜肉(农业)、联想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业)、楼下理发店tony老师提供的洗剪吹服务(生活性服务业)、顺丰快递提供的物流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地产商建成的商品房住宅(房地产业)等等。

那怎么去计算GDP呢?方法有三种,最好理解的一种方法叫支出法。

简单说就是,既然产品生产了(服务提供了),最终是要有人买单的,买单的人可能是普通居民、可能是政府、可能是企业还可能是外国人。

普通居民买单,比如买个电脑、理个发,这就叫消费。

政府买单,比如给公务员、老师发工资、建个公园什么的,就叫政府购买,本质上也是消费。

企业买单,比如建一个新厂房、买一批机器设备、或者生产一批产品放到仓库备用,就叫投资。

外国人买单,比如现在很多国家从中国买口罩、呼吸机,就叫出口,中国从国外买石油、技术设备什么的,就叫进口,出口减去进口,就叫净出口。

所以GDP=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净出口。

我们国家的统计实践中,把政府购买也纳入消费,所以GDP=投资+消费+净出口,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你可能有个疑问,生产出来的产品好像并不是全部都被“支出”了吧?企业仓库里肯定还有很多库存啊?

事实上,企业的新增库存也会计入GDP,这个就叫库存投资,相当于这批还没卖出的产品是企业提前“买单了”,以备以后再让消费者或者政府或者外国人买单。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为啥GDP负增长了:

整个2月份中国基本停摆,到了3月份,全球疫情又开始扩散,消费这一块,大家宅家里,就只剩必需品消费了,连找Tony老师理发都不行,这一块影响非常大。

投资这一块,绝大部分企业都关着门,手里资金很紧张,没法投资,这一块影响也很大。

净出口方面,因为企业手里多少有一些年前没做完的订单,3月一复工,大家抓紧完成订单、补点库存什么的,所以数据相对好一点点。

二、-6.8%意味着什么?

假设没有发生疫情,一季度中国GDP预测是增长6%左右,这么一来一回,相当于直接打掉了我们13%的GDP,这意味着疫情冲击可以说非常惨烈了。

然而,虽然GDP增长-6.8%这数据历史性的难看,但资本市场反应倒是波澜不惊甚至还小涨一波。

为啥呢,因为疫情1月底就爆发了,这么两三个月以来,资本市场的聪明人早就把负面影响计入资产价格里,GDP负增长早就在大家意料之中。

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个数据的出来反而就像靴子落地,宣告最可怕的日子已经过去。

而且相比国外的惨状,我们的情况真的好得多:

比如,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正以40%的年率下滑,而不是此前算出的25%;

阿根廷已经直接宣布债务违约了,涉及金额高达800多亿美元,我们之前讲过主权国家债务违约会有多惨,感兴趣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重磅!美股罕见熔断,经济危机要来了?。

所以,如果横向对比的话,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现在只有中国还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健康而庞大的劳动力、稳定的社会秩序,这些在当下的世界中弥足珍贵。

然而这份乐观应该是对于中国长期未来的乐观,短期内还不容乐观。

短期内,我们还面临几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出口大概率会进一步剧烈下滑。

在当今世界分工体系中,各国的角色可以分为消费国(美国为代表)、生产国(中国为代表)、资源国(俄罗斯、中东)。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出的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消费国买单,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季度的出口数据相对好一点是因为大家手里还有存量订单,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但随着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自顾不暇,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么二季度的出口数据肯定会很惨烈。

第二个挑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

中小企业实际上解决了我们国家75%以上的劳动力,但中小企业的生存一直是比较艰辛的。

大环境来讲,现在是经济周期尾部,能赚钱的行业中小企业轮不上,一般只能做一些利润微薄、竞争激烈的行业。

企业生存发展往往玩的是现金流,现金流一旦出现问题,立马GG。

但是中小企业都不受银行待见(银行觉得风险高),找银行贷款往往很难。

所以一旦中小企业因为疫情原因现金流出现问题,导致大面积倒闭,那么就会有大面积失业,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我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前几天跟家里人打电话,听说县里一个很大的鞋厂直接倒闭了,1万多女工只得下岗回家。

这些人很多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旦没有了收入,吃饭很快就会成问题,这种故事我想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在发生着。

第三个挑战是发达国家的“去中国化"苗头。

4月9日,美国白宫建议,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所有支出,美国政府100%抵扣税费。

同一天,日本呼吁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并宣布提供20亿美元支持日企搬回日本,2亿美元支持日企转向东南亚。

事实上,我们国家除了作为“世界工厂”,依赖全球市场为我们的产品买单,还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接受来自全球(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投资。

如果外资真的响应号召,从中国大面积撤离,那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很大。

所以,短期内,我们不必悲观,但也不容乐观,市场上有些乐观的人已经喊出了“深V反弹”,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三、普通人如何应对?

我之前就提过,未来市场走势就是“疫情市”,疫情形势明朗了,经济形势、市场走势才能基本明朗起来。

目前来看,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还有很大变数,美国在川建国的成功领导下,感染人数已经超过73万,现在还火急火燎地想要复工,感觉就是进退两难,要翻车的节奏。

英国也超过10万人,印度十几亿人口,更是疫情黑洞。

总体来看,全球疫情还有很大变数,需要谨慎观望。

所以给大家提几个个人建议:

第一是拿好工作。不要轻易辞职跳槽,这个就不废话了。

第二是持币观望。股票先不急着入手,耐心等待两个事情,一个是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一个是看今年夏天美国企业债是否出现大面积违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做风险较低的投资理财,余额宝收益跌破2%,我们的钱还能往哪放?

第三是有条件的尽快上车一二线核心城市房地产。不管是从经济周期尾部的大背景,还是疫情影响,货币放水都是大概率事件,有条件在一二线核心城市买房的,还是尽量上车,这是抵抗风险、抵抗通货膨胀有效手段。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申请 更多
    最新资讯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