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沙特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和俄罗斯等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连续一个多月的全球原油价格战宣布结束。
今年3月初,沙特为了抢占更大面积的原油市场,向俄罗斯发起了价格攻势:大幅调低石油价格并且提高原油产量。
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了一个月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与俄罗斯等盟友(OPEC+)在13日终于达成了一致协议,23个国家对原油进行减产,其中今年首阶段的5、6月份每日减产原油970万桶。
根据协议,这次历史性的减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今年5月1日开始的为期两个月的每日970万桶的减产额度。第二个阶段是从今年8月到12月的每日减产800万桶。第三个阶段是从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每日减产600万桶。
我国油价会上涨么
对于全球原油市场的逐渐恢复,我国的油价是否会上涨也受到了网友的关注,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指出短期之内我国油价不会有大幅度的上涨情况。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对于原油的需求量大大萎缩,国际能源署之前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石油需求或将每天减少2000万桶,降幅达20%,而最新数据表示,4月份全球石油日消耗量减少近3500桶,比早前的情况愈加严重,欧佩克组织的减产力度对比持续缩减的需求市场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每日仍会有1000万桶至2000万桶的原油过剩,因此价格波动也是暂时性的。预计只有在国外疫情出现拐点之后,国际油价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回升。
截止到4月13日,国内92#汽油价格普遍在5.5元/升左右,95#汽油价格普遍在5.9元/升左右,虽然我国是原油进口国,但是目前国内的油库与加油站等原油储备量充足,在短期内也不会因为国际原油供应量减少而上涨,所以车主们也不用过度恐慌,正常进行加油就可以了。
欧佩克困境仍将继续
虽然欧佩克成功达成了减产协议,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来并不乐观,公布协议结果后,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了0.2%。
不仅如此,本次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受到疫情影响的原油需求,情况更加严重了。截止到4月14日,国外确诊病例达到了1846516例,较昨日上涨了74912例,远远未达到疫情拐点。
从3月开始,为了控制疫情,已有不少国家关闭机场,大量航班停飞,由此带来的需求量锐减短时间之内也不会有明显好转。奥地利JBC能源咨询公司近期发布报告指出,今年四五月份,全球原油需求很可能出现20%以上同比降幅。
原油需求降低成为全球不可避免的趋势
除了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的原油需求量下降,近年来,原油需求也不如往年一样量大了,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能源业正向着非化石燃料进行转型,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能源消耗产业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目前全球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潜在储存能力为14亿桶,其中陆地储存能力约为10亿桶,海上储存能力约为4亿桶。按照目前原油的产出和消耗量进行趋势测算,今年5月份国际储油设施将会耗尽。所以如果石油输出国不能将减产量达到平衡值,未来的原油价格还会持续下跌。
综编自:上游新闻、光明网、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