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央行: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3%
根据央行4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但是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例如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存款减少了3713亿元,这是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万亿元大关。
中国万亿GDP俱乐部将很快迎来7位新成员
2019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总量为10751.0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成功跻身中国“万亿俱乐部”。至此,中国GDP超万亿元的城市共有17个,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长沙、郑州、佛山。(据
新京报)
海信回应裁员传言称:定量裁员数据并不属实
近来市场有传言称,受宏观经济下滑和疫情影响,海尔海信开始大裁员,其中称“海信裁员上万人”。针对这一传言,2020年4月12日海信集团发布了“海信集团关于优胜劣汰提效求生的说明”进行回应,称“网络已有的关于海信定量裁员的信息,其中数据并不属实”。(据 经济观察报)
40年来最糟糕!世行预计印度等南亚国家经济急剧滑坡
世界银行(下称“世行”)在发布的最新一期《南亚经济聚焦》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由于经济活动停摆、贸易下滑、金融和银行部门压力增大,预计该地区8个经济体都将出现经济急剧滑坡。
这8个经济体分别为: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据
第一财经)
——金融市场——
“美元荒”后,人民币对美元短期将升值
上周五,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354,调升182个基点。一周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调升750个基点。
本周,中国将公布多项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中金宏观团队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速度加快,数据或将体现内需开始逐步恢复。随着内需恢复,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增长差”从二季度开始可能逐渐扩大、“利差”可能保持相对高位。因此,当“美元荒”逐步缓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基本面支撑下将在短期内升值。(据
上官新闻)
创业板指跌1.37% 两市近30只个股跌停
4月13日消息,三大指数低位窄幅震荡前行,创业板盘中跌近2%,市场题材分散,高位个股大幅下杀,跌停个股近30家,亏钱效应明显。
截至收盘,沪指跌0.49%,报2783.05点;深证成指跌0.73%,报10223.16点;创业板指跌1.37%,报1923.08点。
盘面上,口罩、农药、工业大麻等板块涨幅居前,水域改革、种植业、通信、海南、RCS概念等跌幅居前。(据
网易财经)
原油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来了!油价暴涨6%
据央视报道,欧佩克(OPEC)及其石油生产盟友13日凌晨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将原油产量削减970万桶/日。这是欧佩克+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减产。
欧佩克+确认自2020年5月1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首轮减产,减产额度为970万桶/日;2020年7月至12月期间减产800万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减产600万桶/日。
欧佩克+表示,草案声明预计全球原油减产行动自5月1日起生效,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总减产量将超过2000万桶/日。(据 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