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秋天 | 来源 消金时代(ID:cftimes)
近日,持牌消金公司陆续交出2019年成绩单。截至4月2日,已有10家公司业绩曝光。
行业整体业绩延续2018年的趋势,收入增速放缓,两极分化严重。华融消金成为目前唯一亏损的公司,长银五八、哈银消金业绩增长较快。
招联金融最赚钱,华融消金巨亏
(数据来源:据财报统计,中原消金未披露)
已披露业绩的持牌消金公司中,有三家净利润超过5亿元(货币单位为人民币,下同),分别为招联金融、马上金融、中银消金。
中银消金在经历2018年净利润下滑后,重新迎来同比17.89%的增长。中银消金近年来业绩起伏较大,业内人士向消金时代透露,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股东内部意见不一致。
2019年11月,上海银保监局批复中银消金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同意其将注册资本由8.89亿元增至15.14亿元。事实上,中银消金此前的增资计划为35亿元。增资遭遇大幅缩水的背后,是部分股东选择了观望。
最大的“黑马”是长银五八。2019年拿下2.1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09.09%,进入“亿元俱乐部”。
2019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曾报亏损0.43亿元,长沙银行董事长朱玉国彼时就亏损问题表示,截至6月末,公司贷款总额67.60亿元,较年初增长38.31亿元。随着贷款投放增加,拨备随之增加,而新增贷款的收益需要一定的周期才可体现;并预计下半年长银五八利息收入将稳步增长,效益情况大幅改善。
哈银消金、中邮消金净利润分别为1.067亿元、3.49亿元,尽管该项指标仍在增长,但相较于2018年,两家的增速均已经明显放缓。
晋商消金和华融消金则出现了净利润下滑。其中,华融消金同比下滑1750%,巨亏1.9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受高管变动、业务合规等问题影响,华融消金近年来业绩一直难有起色。公司目前最大的难点仍然在解决信用问题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消金时代表示,去年总体经济环境不太乐观,一定程度显现在消金公司的业绩上。同时,监管趋严,以前消金公司跑马圈地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如今在强监管下被戴上紧箍咒,业务开展一定程度上有所收缩。
在整体营业收入中,除了“黑马”长银五八出现大幅增长,大部分平台呈现放缓趋势。招联金融营收虽然过了百亿,但相较于2018年增速放缓。而中银消金营收出现同比下滑。
招联金融资产总量接近千亿,直逼捷信
上述公司中,招联金融以926.97亿元的总资产位居第一,直逼捷信(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捷信披露总资产为1075亿元)。马上金融、中银消金、中邮消金跟随其后。
(数据来源:据财报统计,马上金融、华融消金、中原消金未披露)
中银消金、晋商消金总资产出现下滑。华融消金未披露截至2019年末的总资产数据,但据公开信息,截至2019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为55.15亿元,相较2018年的81.52亿元,已经出现大幅下滑。
现金储备告急
上述10家公司中,仅招联金融披露了截至2019年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据。2016年至2019年,该指标分别为4.28亿元、8.12亿元、22.73亿元、10.15亿,2019年出现了明显下滑。
处于业务急剧扩张阶段的长银五八,截至2019年末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约为-2.17亿元,前两年数据分别为-0.36亿元、-1.56亿元,该项指标自开业以来连续三年为负数。
获客成本提高、不良率的攀升,都在消耗行业的现金储备。各家都在想办法补充流动性。
今年以来,招联金融已经完成了两期各20亿元的金融债券发行。此外,银团贷款也成为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2019年7月,中原消金募集首单银团贷款并完成提款。近期,兴业消金也募集了首单两年期银团贷款。
头部平台不良率攀升
从三家头部平台往年披露的数据来看,招联金融2016末至2019年上半年,不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马上金融的不良率在2019年上半年开始下降。而中银消金不良率在2017年出现下降后于次年反弹至3%以上。
分析认为,不良率的上升由多重原因导致:其一,整体经济环境变差影响还款能力,其二,为控制风险消金公司压降贷款规模;其三,共债客户的增加。
(数据来源:根据财报统计,中银消金2019年不良率未披露)
“低开”的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多重考验,各家需要积极争夺更为优质的客群。
3月11日,央行公布的2月金融数据显示,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延续1月的下降态势,大幅减少4504亿元。
欧阳日辉指出,随着监管对消费信贷利率控制的加强,也会使市场进一步分化,利润向头部平台集中的趋势将在今年进一步延续。
不仅如此,随着平安消金、小米消金、光大消金以及建设银行等大玩家的加入,2020年的消费金融市场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行业格局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将持续记录这个细分市场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