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提到过,我们应该预留足够的流动资金去应各种突发事件,而流动资金最好的放置地方就是一些银行的智能存款,这种存款满足极高的流动性(随存随取,当天计息),不错的收益率(4%左右比大多银行存款要高得多),还有很好的安全性(属于银行存款,有存款保险兜底)。
所以这类型的产品,基本上可以说是集几种优势于一体了,但是会有人担心民营银行是否可靠,因为感觉所谓的民营银行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既没见到有实体的营业厅,也见不到实体的银行卡或者存折,会不会跑路等等,这些都是些很大的问题。
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有啥差别?
其实关于民营银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是十分了解,民营银行实际上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银行业务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同样都是银行,需要获得国家发放的银行牌照才能开业,所以是受着非常严格的监管。
如果民营银行出现了问题,监管层是要负上很大的责任的,这一点和P2P相比是天差地别。
并且一旦有银行出现问题,对整个金融体系冲击巨大,所以不到一些极端情况,国家是不会轻易让银行倒闭的,另外无论大小银行同样拥有存款保险的保护,所以在资金安全性上差距并不会太大。
股东成分不同。
而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银行的股东成分。过往我国的银行大部分都是由国资控,除了中工农建几大行之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实际都是央企;而民营银行股东则是民间资本比较多。
而实际上,即使是民营银行,其实力还是很强的,目前成立的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都达到了20亿以上,而且对股东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股东本身持续盈利而且对银行要有持续出资的能力,股东对银行的增信能力是很强的。
为什么利息比传统银行高?
由于银行业是个牌照行业,所以不同银行之间的业务同质化程度很高,和其他银行一样,民营银行也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在相同的业务下,民营银行相比大型的银行来说并没有竞争优势。
民营银行并没有像其他银行一样在各个城市设立实体网点,所以存款的来源比较有限。存银行的人很多都是一些有一定年纪的人,而这部分人在它们那个年代的认知中只会在实体的网点去存款的,而且还有很多是用存折去存的,再差也要有个实体的银行卡才觉得安心可靠。
而民营银行这种什么都只有线上去办的业务明显不能被这些人群所接受,会上网或者听过民营银行的名字就很不错了,想要它们去民营存款基本不可能,所以少了一批热爱把钱存银行的人群。
民营银行的存款来源比较狭窄,所以它想要拉拢更多存款,必须要有其他的优势,而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高息。
但问题是,如今对于存款利率的上限,国家是还没有完全放开的,即使民营银行把利率上浮到顶,也很难吸引到客户,所以就搞了一些智能存款,去吸引储户。
平日我们在一些理财平台都可以看到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身影,众邦银行的「众邦宝」,百信银行的「智慧存」等等都是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有什么风险吗?
有,但是都是极小而且影响不大的风险。
由于智能存款实际上是5年期的存单,我们能够随时支取的原因是智能存款设定了我们的存单可以转让,而这个存单转让给谁呢?信托。礼叔经过分析这种智能存款的风险有两个。
第一个是银行倒闭,每个人50万元以内的本金会有存款保险保障,并且本身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不需要担心。
第二个是承接我们存单的信托机构违约了或者没钱去接了,我们怎么办?
有两种应对方法,第一种办法是把存单持有到期,5年时间4.8%的年利率;第二种办法是向银行提出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可以很快退出来,但利息方面就只能拿到活期的利率,0.35%左右的年化利息。
两种办法要么牺牲一点收益,或者牺牲流动性,但是本金都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智能存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实除了智能存款,民营银行还有很多靠谱的理财产品,只不过目前在各大理财APP上推的主要还是这类存款而已。
目前民营银行的产品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了,可以看到很多智能存款都出现了售罄+降息的现象,说明太多人去投资了,出现了「标荒」的情况。
相信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的产品推出,而产品的性价比其实是不错的,往后礼叔会介绍更多好的产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