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人还在“宅”,有些人已经陆续复工了。除了关心疫情进展,大家还在关心一件事:这么长时间不上班,还能领到多少工资?疫情期间,疫情下哪些行业在涨薪?哪些行业在降薪?
薪酬分析平台薪智3月初发布的《疫情后各行业薪酬情况及应对策略》报告显示,有些企业对绩效薪酬、加班费、即时激励薪酬等变动薪酬起伏比较大,但固定薪酬部分变化比较小。
报告统计了近1500家各行业公司,其中一线城市占比50%,二线城市占比30%,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20%。数据以3月初发放的2月份薪酬为完整支付周期,这个时间段也是假期延长和返岗受影响最大的月份。
一、疫情下各行业薪酬变动如何
变动薪酬主要包含绩效薪酬、加班费、各项即时激励薪酬等,2020年2月各行业实发变动薪酬是相较于之前三个月(2019年11月、12月,2020年1月)月度实发变动薪酬平均值的变化率。
从各行业实发变动薪酬变化率数据来看,制造、教育和金融行业的变动薪酬发放几乎腰斩。其中制造业的变动薪酬下降72.26%,金融业下降63.78%,教育业下降59.84%。
消费品行业由于电商渠道的支撑,变动薪酬下降38.21%,但看细分数据线下渠道几乎清零,而且春节期间囤积的巨大库存会使得线下店铺现金流压力增大,未来几个月变动薪酬的发放情况仍不乐观。
从月度实发薪酬情况看,受影响最大的是制造和教育行业(培训类),分别下降23.83%和22.09%,其次是消费品、金融和房地产行业。
报告显示,疫情下的两个亮点行业是医药和传媒行业,变动薪酬变化率都有上涨。这说明因生产防疫物资和疫情报道,这两个行业加班费和特殊津贴都有上涨,上涨幅度分别为8.64%和6.51%。甚至像医药和传媒行业,在疫情中普遍加班加点,无论是变动薪酬还是固定薪酬都有增长。
目前看,疫情对员工薪酬影响最大的还是变动薪酬部分,实发固定薪酬影响相对较小。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调整固定薪酬程序比较麻烦,可能容易触发劳动纠纷;二是很多企业还在观望,在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动用减薪这一不得已的招数来缓解困难。
二、疫情过后哪些岗位最应该涨薪
至于疫情过后哪些岗位最应该涨工资,目前来看这几个行业有可能迎来“涨薪潮”。
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此次在疫情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医护人员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那些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涨工资,自然是不用多说了。
辅警
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辅警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公安系列临时工作人员,此次他们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包括在高速收费口进行检查,以及大街小巷的巡逻,都是辅警完成的,因此他们涨工资也是可以理解的。
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同样也属于临时工作人员,不过他们需要一个一个统计外来人口,包括出门登记之类的工作。对于社区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强度也是平时的好几倍,因此适当涨些工资也是应该的。至于能不能涨,还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实很多平时不起眼的工作岗位,在此次疫情前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正确导向群众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此李兰娟院士也呼吁:希望全社会树立健康观念,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多科普健康知识,多一些忧患意识。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疫情过后希望高薪能给到一线科研人员,现在看来这番话还是很有意义的。
稳就业稳工资需企业和员工共克时艰,相信困难很快会过去。从2003年“非典”疫情经验看,疫情消退后,金融行业会很快恢复正常;制造行业会因为补充产能加班费上涨,实发薪酬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房地产行业,想要恢复到正常水平往往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医药行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在人才竞争中更具底气。
综自:第一财经、聚富财经、薪智官网
同时小编还致力于帮助大家普及各种贷款类常识问题,用户在申请贷款时会遇到不同还款方式的贷款产品,由于利率的表达方式往往不一样,比如说有:日息万分之五、月费率1%等等,因此很难比较出几款产品究竟哪款更省钱。有钱花推出的比价神器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贷前使用有钱花比价神器测一测,能快速计算出贷款的真实成本是多少,实际的利率有多高,帮我们节省息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