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普通人投资的渠道有限,基本上就是两个一个银行理财,一个就是房子,其他的投资渠道基本上不是没有就是亏钱,所以在投资渠道不发达的时候,理财存款是一个很好的抗通胀手段,虽然利息不是很高,也比放在家里贬值强很多。
中国经历过文化变革,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一辈,基本上过大学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在工厂退休的,文化水平不高,比较传统,银行储蓄就是首选,有些人风险意识比较强,有些人不强,经常去购买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产品,往往会亏很多的本金。

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这是时代变革造成的,就像我们80后90后的人比较喜欢用信用卡,和支付宝一样,你让我们去把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省下来,存起来很多人做不到,这不是我们不喜欢存钱理财,而是认知和思维方式不一样。
中国的储蓄水平还是全世界前列的,所以我们国家08年以后经济会快速的崛起,这个和人口有关系,和我们的储蓄也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人省吃俭用存钱的习惯会慢慢消失,未来中国以后变成消费国家,而且利率会下降,如果人口下降很多,负利率也是可能的。
现在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在银行做理财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不要购买利息比较高的产品,风险很大,老年人做个低风险理财,或者长期定存利息都是4-5左右,而且风险低,这是最好的选择。
我给老年人的意见就是不要贪图高利息,因为大家都辛苦一辈子了,在退休的时候就应该享受子女还有国家发展带来的鸿利,而不是去赚更多的钱,你们的身体健康才是对儿女家人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投资失败,老了还要遭受精神上的折磨,赚在多的钱有什么用呢?存在银行做定存,做4个点左右的理财,或者购买国债都是安全有保障的理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