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程度的提高,我国城市地区已经率先发展起来了,农村地区也已经到了发展的转型期。前不久,我国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农村,提高基础设施、文化水平。
对于农村近些年的发展,相信是有目共睹的。经济上大多数人都已经脱离贫困,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饱饭穿得上新衣,不少家庭已经盖起了楼房,买起了车,这让不少城里人都表示羡慕:农村现在啥也不差了,而且环境比城市里好了太多!
不仅如此,一些村子甚至经济发展得比城市还要好!比如在这次疫情中江苏省的华西村,一个村子就包了一架飞机,为湖北重灾区送去物资,让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而且华西村不是个例,像蔷薇村、南街村等一大批村子都已经发展得出乎人的意料了。
不过,我国还是有不少的农村地区村庄,由于地理环境或在在政策上稍慢一步等多方面原因,至今还在过着不太富裕的生活,国家为了扶持这些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也开始实行统一规划,开始试点进行发展。
就像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把几个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取消合并成一个大规模的学校统一教学,现在国家正在计划集中在一个地方,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大规模的村庄,环境类似于城镇。不过,既然有这么好的环境,自然大部分人都是想要有入住的权利的,在挤破脑袋的竞争压力下,以下的的三种人却是能够优先住到这种“小区”中的:
三类人拥有优先权
第一种是村子里的布局比较混乱,条件较差,而且经常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地区的农民。
这些人就像上面所说的,每个村子的人比较少,不如就将各村的村民都集中起来迁移到一个集中的环境中,这样还可以尽量保证他们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生活环境也能有所改善。国家对于这片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够有更顺利、更集中、统一的规划。
第二种是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极为落后的地区。
比如一些地处大山深处的农民,与外界的联系极为困难,由于成本巨大,有些地区甚至不通水不通电,与外界直接隔离开来,不仅是为了改善这部分人的居住水平,也为了经济发展,教育的普及,这部分的农民也是可以优先居住在“社区”的。
第三种就是申请积极的村民。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的建设并不是强制性要求所有的人从原住址迁移出来的,相信不少的村民,尤其是一些老人,不愿意搬离原来的老房子,生活习惯也让他们不适应楼房中的生活。对于这些人,政府也不会强制干预,因此如果有足够的名额,肯定是要紧积极申请入住的村民的。
其实,这样的举动不仅有利于农民朋友,对于政府也是有很大的益处的。一方面,政府能够通过这样的措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别的不说,起码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不用每天打井水里;而且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上抽水马桶,说实话,网友也时常反馈,乡下的厕所环境太差了他们也十分羡慕城里的卫生间,想过上更加“自动化”的生活。
另一方面,通过统一建房,也能够将扶贫政策更加顺利地开展,在小区附近建设医院、学校、商场等基础设施,也能够惠及更多的人,从投入和回报来说,也能够为政府省下一大笔钱,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随着政府工作的推进,相信农民朋友的生活环境也会更加改善,就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综编自:四川生态农业门户、三个老头、惠农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