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存款利率出现拐点 大额存单销售热度攀升
一、 定期存款利率先涨后跌,年末小幅反弹
2019年定期存款利率走势分为三个阶段:上半年,存款利率延续2018年的上涨趋势,各期限存款利率在5~6月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此后利率拐点出现;下半年开始,流动性持续宽松,央行接连实施全面降准、下调MLF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等宽松性质的货币政策,LPR利率也不断走低,市场利率加速下滑,银行利差收窄,存款利率开始逐渐回落,从7月到10月连跌4个月;11月、12月,受年末资金流动性收紧、银行揽储压力加大影响,存款利率连续2个月回升,不过上涨幅度较小,距离年中时期的峰值有一定差距,与年初时利率水平相当。
2019年12月定期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分别为……
根据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定期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446%,较基准利率上浮31.45%;6个月期存款平均利率为1.702%,较基准利率上浮30.92%;1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为1.998%,较基准利率上浮33.2%;2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为2.640%,较基准利率上浮25.71%;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为3.329%,较基准利率上浮21.05%;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为3.288%,无基准利率。
1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均超过30%,其中1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3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最低。
与2018年相比,2019年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分别环比上涨1.1BP、1.3BP、2.2BP、3.8BP、8BP、5.4BP,3年期存款利率涨幅最大。2019年存款利率整体涨幅较2018年收窄。
从不同区域来看,东北地区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处于领先水平,华东地区紧随其后,西北、西南、华南地区银行存款利率偏低。
二、 大额存单热度攀升 下半年利率持续走低
2019年大额存单利率也是先涨后跌,各期限平均利率在6~7月达到阶段性峰值,利率拐点比定期存款出现的晚1个月,此后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即使到年末也未出现反弹现象,与定期存款利率相反,11月、12月大额存单利率加速下滑,年末时利率均值要略低于年初时水平,不过仍然要高于2018年末时利率均值。
图5 2019年3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走势
根据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19年全年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661%,较基准利率上浮51%;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961%,较基准利率上浮50.85%;1年期平均利率为2.273%,较基准利率上浮51.53%;2年期平均利率为3.171%,较基准利率上浮51%;3年期平均利率为4.141%,较基准利率上浮50.58%。
和2018年相比,2019年大额存单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平均利率分别上涨4.9BP、5.7BP、5.8BP、7.7BP、9.1BP。
2015年6月15日首批大额存单发行,刚开始大额存单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门槛为30万元,各期限利率上浮幅度仅40%左右,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息,由于门槛高、利率优势不明显且流动性较差,所以大额存单发行首年遇冷。
2016年大额存单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门槛降至20万元,2017年初开始利率逐渐走高,一直涨至2019年年中,且多数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都能靠档计息。此外,2019年各种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下降,长期大额存单利率优势明显,3年期、5年期平均利率甚至高于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与国债利率水平相当,在这种环境下,大额存单凭借着高安全性、高利率和高流动性逐渐受到投资者青睐,部分银行甚至会出现售罄的情况。
不过2020年大额存单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恐将减弱。一方面,大额存单利率下降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大额存单可能会下架。
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陆续下架……
三、 结构性存款迎强监管 规模维持在10万亿元以上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9年结构性存款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过降幅不是很大,当年前11个月结构性存款规模一直维持在10万亿元以上。截至2019年1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2334.01万亿元,比2018年12月末增长了6.41%,其中中小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为45.95%。
根据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19年结构性存款发行量波动不大,整体上呈小幅下降趋势,与结构性存款规模走势一致;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和平均到期收益率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上半年收益率要高于下半年。
结构性存款收益达标率为……假结构性存款得到控制。
四、 2020年存款利率将继续走低
2019年以来,央行实施了一系列灵活性的货币政策,三次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逐渐引导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通过LPR改革打破贷款市场利率隐形下限,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的下降。
当前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决心不改,2020货币政策仍将边际宽松,央行有可能进一步降准甚至降息,银行各类存款利率也会继续走低。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低放贷收益和高吸储成本使银行利差收窄,对不同类型银行产生的影响不同。大中型银行存在规模优势,社会公信度高,资金来源和成本相对稳定,贷款议价能力较强,业务对象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比例较高,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较小;小型银行在资产规模、营业网点、社会公信度等方面都要偏弱,揽储难度较大,存款利率放开的市场环境下往往选择提升利率来吸收存款,对长期存款的依赖度较高,资金成本难以下降。这就迫使小型银行积极调整业务机构,提高非利息收入,降低对利差收入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