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圣诞经济学
圣诞经济学
摘要:“金够败么,金够败么,仅够LV……”伴随着熟悉的歌声,魔幻的圣诞节又来咯~~~ 今天又是一个剁手的好日子。 这个天底下,有两种男人最怕过节。 一是做电商客服的爷们。 二是有对象的小伙。

原创 祝你节日快乐的 |  来源 慢钱财商(ID:mqcs999)

“金够败么,金够败么,仅够LV……”伴随着熟悉的歌声,魔幻的圣诞节又来咯~~~

今天又是一个剁手的好日子。

这个天底下,有两种男人最怕过节。

一是做电商客服的爷们。


二是有对象的小伙。

一到过节,

前者工作量瞬间加大,通宵达旦加班,苦不堪言。

后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女友喜欢的礼物。

因为,过节都是小事,剁手才是关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至春节下至圣诞,包括(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中秋节……)一切和节日沾边的日子统统都可以过成“情人节”。

”如何做好节日促销活动,掏空顾客钱包?”成了各大商家营销高手们最狂欢的活动。

“送什么礼物?”成了直男们有生以来最伤脑筋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急迫性在今天瞬间超越”吃什么?”这个世界性难题。

促销、打折、搞活动;约会、送礼、吃饭……

节日盛宴的背后,其实,都是一场经济链条拉动的预谋。

 01  

首先,这还得从圣诞节和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缘分说起。

1939年,美国零售干货协会会长注意到一件事:

当年的感恩节是11月30日,这将意味着圣诞节和感恩节只差25天。

若是算上消费者感恩节消费后“让钱包歇息”的价格消费过度期,则圣诞节销售只有半个月不到,甚至感恩节的过度消费会让消费者压制圣诞节消费的念头。

为此,该协会会长找到了美国商务部部长,并通过美国商务部部长向总统罗斯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罗斯福知道后,将当年的感恩节从11月30日提前到11月23日,给圣诞节提供更多的消费可能性。

一个节日竟然惊动了总统?

可见,圣诞节对经济影响的力度有多强。

据往年统计推算,如果今年的圣诞节是一个平常的节日,没有圣诞树、没有圣诞饰物、没有餐馆里呼朋唤友的聚会、没有菜市场里大鱼大肉的购进,那么在圣诞节过去后,12月份月度表出来时,美国经济部门就会发现缺少了750亿到1000亿美元的消费支出。

节日对消费力度的拉动力,实体经济物品根本不能比。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供应并不是自动创造需求。

如果没有圣诞节,圣诞树卖不出去就是卖不出去了,不会有一个“圣诞树代替品”出来。

如果没有圣诞节,就缺少诱惑消费者进行购物的理由,商家的存货只能一直积压到明年。

这就是著名的经济理论“货币流通时,产生的经济总量大于货币本身”。

圣诞节其实就是给人们一个消费,将自己手中的货币流通出去的借口。

在美国的重要节日里面,圣诞节是唯一一个消费气氛、全年时间都适合消费的节日。

惊动总统也就见怪不怪。


 02  

其次,而在各大派经济学家的眼里,圣诞节也完全是“经济走势、拉动消费”的外衣罢了。

他们早已为圣诞节吵翻了。

丘吉尔曾说过:“经济学家之间很少有不吵架的时候,就连圣诞节也不放过。”

下面是各派系经济学家对圣诞节的争论:

凯恩斯主义者:圣诞节,也要宏观稳定!

他们会根据这一年的年景来决定大家该过几次圣诞节。Paul Krugman的关于大萧条的文章“希望每天都是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代表。在这篇文章里,他还爆料了自己对英式华丽摇滚的小嗜好。凯恩斯主义者一直都嫌政府发挥的作用不够大,所以连圣诞老人他们都希望是“政府资助”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圣诞节,老危险了!

都说盛宴之后,泪流满面。圣诞节的狂欢消费后,来年的一月经济往往都会半死不活。赠送礼物会产生道德风险吗?圣诞装饰品的钱是不是花的太多了?他们为这些问题简直操碎了心。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学者们会以自由主义的一贯姿态,反对圣诞这个全世界人一起过的“公共”假日。坚持自由市场才会有好结果,过不过圣诞也是种自由!

货币主义者:圣诞节是什么,只有我知道。

但是这群人很快会因为不被其他经济学家了解而垂头丧气。他们的思维方式精简到极致就是一个恒等式。这个恒等式容易被圣诞老人的流通速度影响而左偏右差。顽固的货币主义者认为只要控制住了“巧克力”的发行,就不会出现“腰围”的恶性通胀,也不会让小孩子出现活动过度。

芝加哥学派:其实净收益为零。

圣诞节没什么大不了,礼物送来送去,其实净收益为零。一个完全的理性人能够预期到这一点,并据此作出调整。

美联储圣诞节的铁杆粉丝

他们甚至创造了自己的圣诞老人。他们为圣诞老人的雪橇不是自己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感到沮丧。他们赠送礼物给银行,希望银行把这些礼物分配到社会。他们只能指望这种间接的方式。

欧洲央行总体喜欢圣诞,但是...

央行的银行家们总体喜欢圣诞,但是其中有一小撮有影响力的团队认为赠送礼物是不道德的,而且会导致恶性通胀。这一小撮人搞砸了年度圣诞party,行长为此很沮丧!

…………

  03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这场节日狂欢背后的消费推广活动逐渐风靡至中国。

21世纪初,在商业驱动下,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圣诞树、人工雪松、挂件、串铃、玩具、彩灯、彩条 、圣诞老人服装。这些节日物品,则成了商业获利的好机会。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推动下,圣诞节也逐渐成为了实体商业制造的狂欢节。

中国国内众多城市都有了圣诞狂欢,商场、超市等在圣诞前后都有大型促销活动。

浙江义乌,则号称世界圣诞饰品之都,全球70%的圣诞饰品都来自这里。

   04   

在商家眼里,圣诞节也不是简单的圣诞节,而是需求定律。

相比于平时的价格,很多商家在节日做促销活动的价格确实降低了很多,这在于在需求量比较旺盛的节假日降价,商家可以预测出需求量,从而做出增加货源,即使大打折扣,也可以薄利多销,通过走量来赚取的收益也要比平时淡季强。

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一是需求价格弹性。

不管多么有钱的消费者,内心中都希望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或更好的商品。尤其在重大节日时,消费者会对降价、优惠、促销等抱有很大的心理期望,从而增加消费力度。

二是消费从众。

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而做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比如,女生眼里的:

“别人男朋友都送他对象好好看的礼物,我什么都没有,好难过!”


“过节了,买一件超出自己收入范围的衣服也未尝不可。”

圣诞节来临时,各个商店装扮着相关的饰品,大街小巷响起了节日的歌声,巨大的圣诞树,慈祥的圣诞老人,浓浓的氛围,剁手、买它、过节、开心最重要。

商家之所以这么努力,是因为圣诞季能够带来的销售利润实在很可观。

比如,2016年全美国的零售业销售额是$3.7 Trillion(37万亿),而圣诞季带来的销售是$1 Trilion (10万亿)。而每年的消费指数是认证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整个圣诞季的疯狂消费中,有一个不太和谐又很有趣的经济学观点——圣诞节的互赠礼物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无谓损失”。

比如一个男生跟风买了一盒限量版口红,包装好了打算送给姑娘。


这一盒口红可能售价200美金,但是这个姑娘只会用其中一个颜色,这一支也就值30美金,那么这中间的170美金就是浪费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浪费被称为“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是由商品被过高估价或者过底估价带来的额外成本。

比如送礼的人为一件商品所支付的钱,和收礼的人自己会付的价钱,这两者之间的差价就是无谓损失,尤其是这件礼物对于收礼的人没什么用处的时候。

最后,关于圣诞节经济还有句著名的话:

“假如外星人入侵地球会刺激经济,但是没有外星人,所以我们需要圣诞老人。”

从最初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狂欢消费节,圣诞节,是消费者的狂欢,也是趋利者的狂欢。

生活不是经济学,但生活处处充满经济学。

我们无可避免跳进商家的陷阱,但从坑里爬出来之前,至少可以努力让自己捞到一把用得上的种子,而不是满身泥巴。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攻略 更多
    最新资讯
    2025年端午节股市休市安排详解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