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2017年8月,因当地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不放心自己的儿子单独放学回家,辛某(化名)便驾驶自己的车辆去自己的一对儿女放学,在行驶到一处必须经过的大桥时,辛某的车突然冲破桥梁边上的护栏,车子便垂落到河里,辛某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辛某的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在生前投保了好几份意外险,总保额高达1080万,便向保险公司申请了理赔。
辛某的妻子原本以为可以很顺利地获得理赔,没想到几家保险公司都同时拒赔了辛某的意外险。辛某的妻子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便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保险公司认为,投保人辛某在出事前的3个月内分别向8家保险公司投保了意外身故保险,让人怀疑的是,辛某投保的保险数额之高,而且投保时间太过紧密,不得不让人怀疑有骗保的嫌疑。保险公司还认为,辛某在投保时提供的信息和真实信息有一定的出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保险公司做出正确的承保判断,所以保险公司无需承担理赔责任。
辛某妻子认为,自己的丈夫接连投保8分意外险,并非出于骗保,辛某不仅重视意外险的保障,而且还投保了重疾险和医疗险,由此可见辛某并没有蓄意骗保的嫌疑。而且辛某家境并不差,一双儿女也懂事乖巧,没有自杀骗保的理由。
法院根据双方的证词,再根据辛某的尸检报告内容可以看出,辛某属于车辆坠河导致的溺水身亡,身体本身并没有疾病,属于因为交通事故引发的意外身故,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该事故也符合意外险规定的“非疾病的、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事故特征。
保险公司虽然一再强调辛某有接连投保和骗保的嫌疑,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可以证明辛某的举动,所以法院最后判决,8家保险公司必须赔偿辛某1080万的意外险保险金。
我们如何避免拒赔事件发生?
此次案例中,很明显就可以知道,此次事故能不能够顺利理赔,完全出于那份保险合同。
当时曾某在选择保险时,康波财经猜测他肯定没有仔细阅读保险的免责条款,哪些事件能保哪些事件不保。
所以通过这件事情,康波财经肯定会建议大家: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清楚那些条条框框。
意外险相对来说还算好区分的,然而医疗险的条款就比较多,所以一定要仔细再仔细。
那么在投保或者合同条款上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①取决保险理赔的名词
可以说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直接决定大家对保险行业的看法。如果说连最起码哪些赔与不赔的责任都很模糊,必然会导致出现理赔纠纷。
保障责任:就是指在保障期间,如果出现了合同上约定的责任,保险公司必然会进行赔偿。
比如:重疾险,保障重疾、中症、轻症,或者有的产品还会保身故。
责任免除:也就是合同上明确规定的,出现哪些情况是不赔的。一般在产品条款里,会用红色字的体特意表明。
还有投保前必须要填写的“健康告知”(意外险除外)。
②看两个“期”
第一个就是看犹豫期:就是说在犹豫期内,如果投保人发现保险责任与自己的需求不相符,是可以提出退保的,并且不用承担任何损失,最多是损失10元的工本费(多数保险公司也不会收工本费)。
第二个就是宽限期:就是说这个宽限时间是跟投保人、被保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时间。我们以重疾险为例,每年的缴费日就是和第一年投保时的缴费日期相同。
那如果我忘记了呢?
保险合同并不会马上失效,而是有个宽限期,国内一般是次日零时起的60天内。
该如何买保险呢?
但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和保险公司产生理赔纠纷时,法院大都会帮助消费者,也就是弱势群体,帮助我们获得赔偿金。
更何况,买保险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将来打算,因为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康波财经小编曾经听说过不少因为患重疾而导致家里负债几十万的家庭,也听说过因为提前买了保险,出险时成功获得理赔的例子。
康波财经真的建议每个家庭都配置一份保险,那么,正值壮年的家庭经济支柱,该如何买保险呢?
1.重疾险
随着重疾越来越年轻化,很多80、90后也很容易换上重疾,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很健康,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慢慢下降,没有人敢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生病。
2.意外险
康波财经小编建议不仅是家庭经济支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购买一份意外险,,毕竟意外随处发生,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到来。
3.医疗险
可能有朋友会问,不是已经有医保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医疗险?其实医保可以给付的医疗费并不多,甚至在大病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小编建议,预算较高的朋友,可以选择一些高保额的医疗险,比如百万医疗险。
综编自:讲险君、猫姐讲保险、多保鱼谈保险、白熊保险。
用户在申请贷款时会遇到不同还款方式的贷款产品,由于利率的表达方式往往不一样,比如说有:日息万分之五、月费率1%等等,因此很难比较出几款产品究竟哪款更省钱。有钱花推出的比价神器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比较,就能很直观的了解到对比产品的息费明细,帮助我们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