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转走父亲320万血汗钱后失联:只用钱“富养”的女孩成不了女神
转走父亲320万血汗钱后失联:只用钱“富养”的女孩成不了女神
摘要:曾有一位父亲发微博称: 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攒下的320万,全部被女儿转走并挥霍掉,之后女儿就失联,并且还拉黑了所有家人。 本来这些钱是准备女儿留学用的,却没想到全部被女儿挥霍完。

原创 胡小媛 |  来源 慢钱财商(ID:mqcs999)

曾有一位父亲发微博称:

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攒下的320万,全部被女儿转走并挥霍掉,之后女儿就失联,并且还拉黑了所有家人。

本来这些钱是准备女儿留学用的,却没想到全部被女儿挥霍完。

这位父亲称,他与妻子离婚后,觉得亏欠了女儿,再加上认为女儿就应该富养,所以在经济方面从来没有对孩子有过限制,对女儿的物质需求永远都是有求必应,他以为这样女儿就会变得幸福。

没想到,一心用钱宠出来的女儿,会私自转走钱财,拉黑家人,不顾父亲的死活,只想着自己吃喝玩乐,如此自私自利。

难道,我们一直尊崇的“女孩要富养”方式错了吗?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所幼儿园让家长扮成陌生人拿着棒棒糖去哄骗学生。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女儿没有上当,非常自豪的说:“辛亏,我们家平时都准备一抽屉的糖给孩子,就怕她因为一颗糖被别人骗走。”

看完后,我不寒而栗。

现在是一抽屉糖,父母还给得起,那万一以后别人给的是名牌包包或者各种她没见过的奢侈品呢?

这种预防,不应从孩子的思想上下手吗?

《变形计》里曾经有一个叫刘珈辰女孩。

因为家里有钱,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十几岁了,还得母亲喂饭,父母不仅给她配了五个保镖贴身保护,还专门雇佣了专人给她喂饭洗澡穿衣服。

有一回爸爸咬了一口她的苹果,她转身就从爸爸的钱包里拿走了五千块钱,因为她觉得爸爸吃了她的苹果,要付费,却没想过苹果也是爸爸买的。

当记者采访爸爸,为什么给她这么多零花钱的时候,爸爸回答说:“在我的思想观念中,女孩就是要富养。”

在很多人眼里,富养女儿就是给孩子提供最优渥的物质环境,吃饭去高档餐厅,穿的衣服背的包也都要是LV、Gucci。

他们认为,富养就是在物质上丝毫不设限,这样就能将孩子的人生提升一个层次,让孩子从此进入更高的阶层。

这些真的就能让孩子将来跨越更高一层人生阶梯吗?

答案是,不能的。

首先,孩子的金钱观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她们不懂得赚钱是要付出劳动的,这种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的金钱习惯,她们自然也不会珍惜,大手大脚,挥霍无度。

其次,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可能发生扭曲。

她们自私自利,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必须也应该围着自己转。

而一旦父母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她们就会愤怒、抱怨,觉得父母没有本事。

但是在她们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不会有自力更生、努力奋斗这样的词语。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陆小曼,就是被这种“富养”毁掉的女孩。

只用钱的“富养”,也只教会了她的奢侈和自私。

陆小曼有十口镶金的大衣箱,最喜欢的旗袍上,镶满了红宝石和金丝线,而她的精神世界却干枯贫瘠。最终的结果就是,她不断地挥霍着金钱,挥霍着自己的样貌与爱情,从而挥霍了自己的一生。

长沙一对夫妇也因为“富养”女儿而种下了苦果。

由于女儿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亏,所以对钱没什么观念,长大后女儿独立创业失败,且平日花费巨大,在外疯狂借贷欠下200多万债务,如今多间民间借贷公司上门讨债,无奈之下,这对夫妇只好卖房替女儿还债。

然而,这还不是单纯用钱“富养”的最可怕的结果。


韩国三星家族豪门千金长公主李富真离婚事件曾轰动一时。

李富真年轻时对父亲身边的保安一见钟情,恋爱的激情退却后,婚姻里精神世界难以共鸣的两个人,在经历过分居、起诉等各种撕逼大战之后,最终离婚收场。女方为此赔上70亿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李富真从小就是被钱拥簇着长大的,要什么有什么。但却因为父母繁忙而疏于陪伴,而富豪之家的家规条条框框,更是让她隐忍压抑。

当身边出现了一个时时陪伴左右,给她带来快乐的小保安时候,她一见倾心,非他不嫁,甚至街边的一碗小面都可能是她爱上他的理由。

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一些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的,什么都不差的女生,却找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生,然后过着一地鸡毛的生活?

因为她们只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精神极度贫乏。

她们在家庭中得不到的东西,自然会将目标转移到外面,期待寻找一个能给自己温暖的伴侣,将这份遗憾弥补上。

这种精神的贫乏,严重的会伴随女生一生,甚至影响她未来对婚姻的选择和在家庭中的相处方式。

张幼仪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这是比喻她与前夫徐志摩在一起的那段带给她无限伤痛的生活。

是的,就是那个浪漫到骨子里的诗人徐志摩、温文尔雅的徐志摩,却独独对张幼仪冷漠无情、百般嫌弃,甚至有些残酷。

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徐志摩团聚。

而此时的徐志摩却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于1921年要求与身怀二胎的张幼仪离婚。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刚刚出生的小儿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张幼仪多年来苦苦思索,晚年在自传中写道:“我晓得,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

其实,张幼仪出身名门大家。

家里是当地的首富,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家中兄长多位居要职,各个都在当代史册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幼仪15岁嫁给徐志摩,嫁妆是专门去欧洲采购的,家具多到连一列火车都塞不进去,不得不从上海用驳船送过去。

她所说的苦,其实是精神上的苦。

她虽然在物质上并不缺少什么,但她的精神永远是受压迫的。

家里有八个孩子,父母从骨子里认为只有儿子才算数,女儿则是“外人”、“白吃干饭”的。

张幼仪从小被教育着要尊敬师长,要隐忍,要顺从。

在哥哥们读书的时候,她要先到厨房帮忙,照顾弟妹。

遵从“三纲”,信守“五尊”传统伦理道德长大的她,即使出身名门也不自信,对人对物都是满满的谨小慎微。

她处处怕,处处忍,处处为别人着想......她唯独忘了,自己的幸福!

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次都受到伤害;

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

这给张幼仪带来了终身的、无法弥补的创伤,以及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恐慌。

精神上的穷养,是她婚姻悲剧的种子,也是她一生无法跳出的藩篱。

反观林徽因。

林家在当地并不算富裕,父亲在物质上对她也节制而内敛,但却用精神的滋养,成就了她一生的才华。

16岁的林徽因就随父游历欧洲,正是吻合了今天“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以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富养女儿观念。

她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艺术大开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兴趣所在。

正是这份精神的富养,让林徽因在豆蔻年华之时,遇到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没有一味的跟着感觉走,最后选择全身退出。

长大后,林徽因的北京东四的小院子,成了闻名遐迩的“太太的客厅”:

有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有文学家沈从文和、胡适,有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大诗人徐志摩.……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因为童年得到了爱、满足和尊重,才有成年后的内心强大,独立自主,懂得选择人生志趣,更懂得选择终身伴侣。


王尔德曾说: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办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只有挫折没有满足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没有成形的心灵中种下‘穷’的种子。”

那什么是真正的富养呢?

真正的富养,只有钱绝对是不够的。

用物质包裹起来,塑造一个不接地气的公主,但不是任何人都有幸能遇到王子,被领进城堡,从此过上梦幻般的生活。等到落地的那一刻,就是苦难的开始。

相反,富养不仅要使女儿不贪慕不虚荣,不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不被物质所奴役,还要增长其见识,独立其心智,有主见却不任性,柔弱却不软弱。

我总结了具体的几点:

1)给孩子提供一种教养。

这是对孩子个人品质、修养的一种投资,让女孩见多识广、有独立意识、有主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在富裕的生活中,不奢靡浪费;在贫困的生活中,不物质拜金,拥有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

2)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我们不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但是要去关注他们的需求,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满足孩子。而不是不论孩子需要什么,都打着“富养”的旗号,拿钱砸。

3)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

主持人乐嘉曾带着4岁的女儿参加“4天76公里”沙漠徒步。

有人说,他就是卖人设,真是可怜了孩子。

乐嘉告诉女儿:“爸爸希望你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下来,你如果这么小都能坚持下来,以后很多困难自己都可以克服的。”

孩子早晚会长大,只能她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培养她抵御风雨的勇气和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一份真正的志趣。

这份志趣,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一个谋生手段、一项经济来源,它更是一个人一生提纲挈领的灵魂,扯着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人总有奋斗的梦想和着眼的落脚。

真正的富养,不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的陪伴,以及很多很多的支持、鼓励、夸奖、信任与尊重!

龙应台说过,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父母只能陪孩子一程,剩下的路都要他们自己走。

但在陪伴的这一程路上,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用尽一生去体会。

因为,那影响着孩子余生要走的所有路途。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攻略 更多
    最新资讯
    业绩比较基准与年化收益率区别及投资指南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