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大检查到了,各种银行为了各种业绩或多或少的就触碰了一些禁区,不免遭到通报批评和处罚。
近日,建设银行通州中关村两大分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上海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等银行到接到了通报批评及处罚!

国务院、央行、银保监会出手了!
不给小微企业优质服务还想多赚钱的建行就被通报了。18日,中国建设银行连收两张30万罚单,合计被罚60万元。
原因是建行办理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借贷搭售、转嫁成本等问题,变相抬升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了小微企业负担。
区区60万只是给建行一个提醒,小微企业的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做到实处。

平安银行更是为了业绩不择手段,搭售保险套路就被监管层给识破了。
平安银行违规向个人经营贷款借款人搭售平安福人身险产品,保费合计2300多万元。
办理贷款时必须上保险,不上保险就不给贷款、或者不上保险就给提高贷款利率,这种强买强卖的权利是谁给的。
这让财兔君不禁的想到吉林市一工商银行网点被曝出存在捆绑办理ETC的现象。被要求必须办理ETC才能放贷。该银行员工表示这是银行的规定,自己也没有办法。
平安的保险如此强势果然名不虚传。
个人征信不上谁想查就查,不然就等着吃罚单。
前几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五华支行和红河分行的员工及负责人就被罚了。
未经授权查询个人征信信息,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早在银行系统就发生过数不胜数的问题,为何?
从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尚未出台专门立法,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基本法,而是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且量刑偏轻。

银行信用卡风险被重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风险提示,用“亟需高度重视”来形容信用卡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原因是信用卡违规事件被投诉的多了。央行消保局2019年涉及信用卡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42.71%。
主要在哪里领域问题突出呢?
办卡时的套路满满的。最让人讨厌的事,某行的信用卡未激活,用户就需缴纳年费、工本费等费用,而且对涉及信用卡收费、滞纳金不加以提醒。
还有一些办卡人员做的真的太过分了,为了所谓的业绩,给老年人将信用卡当储蓄卡使用,典型的坑你大爷。
财兔君以为,推销并强制办理信用卡分期还款业务的最让大家头疼吧,某行几乎每个月给你打一次电话让你分期,真的是过分!
信用卡分期还款的手续费究竟有多高,我们来算一下。
假设用户用其信用卡消费10000元,办理了12期分期还款,每期手续费率为0.6%,很多人就会以为年费率为7.2%,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说明还是太天真了。
每期需要还款的金额为:10000*0.6%=60元,第一个月我们的总还款金额为10000,而第二个月的总还款金额为:10000*(11/12)=9166元,实际上从第二月开始,总还款金额是逐月递减的,而所要还的手续费,却一直是按10000的本金来计算出来的利息,这也说明持卡人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不应该承担的利息,这样来看,计算出的年费率是13.76%,远远超过7.2%,差了近一倍。

中小银行风险没问题
最近很多朋友对小银行的“高息”存款很感兴趣,让财兔君给解释下。之所以高息(3%-5%)只有民营银行或地方农商行才舍得给,为了揽储需要,才会让一部分利给老百姓。
不过中小型银行的风险把控,往往不到位,坏账率相对较多,很难让人放心。
前期的包商银行被接管和锦州银行的重组,就让市场对中小银行的风险,存有不小的疑虑。
最近营口沿海银行和河南伊川农商行,又因谣言发生了挤兑,很多人吓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银保监会的领导也出来表态,我国有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个别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问题甚至退出竞争,是正常的,也是市场约束的体现,要理性看待。
当前从整体来看,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风险可控,各项经营和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空间。
还是那句话,银行存款有保险存款制度的约束,即便有问题,50万以内国家给赔,把心放肚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