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普通投资者来说,相比于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债券是一种略显生疏的投资标的。但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非标固收产品大概率将出现收益下降、实际风险上升的变化,因此流动性较好、长期回报稳健的债券投资组合,有望成为国内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收益
如何你把债字拆解开,“人”字旁指“借款人”,“责”指的是“利息”,两者合起来即表示“负担利息的人”。
通俗来讲,债券就是一张借条,它规定了债券发行人、票面利率、付息频率及期限等。而根据借款方主体不同,比如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债券又被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公司债等等。作为债券投资方,给借款方提供了资金,得到的利息就是借款方每年支付固定利息,并在债券到期时归还本金。
由于债券“每年支付固定利息”,因此业内通常将其归类为固定收益证券。比如当前在售的今年最后一批储蓄国债(电子式),其约定的利息为3年4%,5年4.27%。假如你购买了10万元3年期储蓄国债(电子式),选择按年付息,那么未来3年内投资者可分别获得,4000元、4000元和10万4000元。
但和字面意义上的理解有所不同,债券的固定收益并不是没有风险的。比如投资者最熟悉的定期存款,它的固定收益是由银行来承担的,而债券因借款方主体不同,付息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持有到期且不发生违约债券才能获得固定收益”或许是更为严谨的一种表述。
总的来说,债券持有者的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债券投资者持有到末期,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价格下降,投资者面临资本损失,反之则会获取资本利得;另一方面、一旦债券发生违约时间,投资者就将面临全部或部分损失本息收益。
投资难点
细说起来,债券投资对国内投资者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国内很多早期资本市场投资者都参与过国债的投资,并且直到今天,投资国债在国内依然拥有不少“拥趸”;说陌生,是因为国债市场仅仅是债券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比如市场体量更大的地方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市场,由于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普通投资者因此很少将这类债券纳入资产配置。
客观来说,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债券投资是个高度专业化的投资。
和许多人的认知不同,债券投资对专业要求非常高。虽然债券投资单看起来收益率不高,但机构投资者常常会采用资金杠杆、套利交易等多种策略和手段来增厚收益,并如上文所述,债券虽划归“固定收益证券”,但实际投资风险并不低,因而机构多采用分散投资策略来平摊风险,这无疑增大了对资金体量的要求。
其次、国内债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必须看到,中国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创立至今也不过20年。更为重要的是,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其实高度依赖评级体系建设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资本市场在上述两方面均有短板,这也就决定了国内债券市场的波动相较成熟市场会大。不难理解,低收益、高波动的投资产品很难受到普通投资者的青睐。
投资方法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在当前这个时间点,考虑在资产配置中加入部分债券组合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
“债券的资产特性,决定了它在经济周期底部表现较好。”天津一位债券行业研究人员告诉新金融记者,在经济下行周期,资产收益率低,而提供相对“固定收益”的债券就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风港”,加大债券组合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也就成了理性资金的选择。
在国内情况有些特殊,因为在过去20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快速增长,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速都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逐步回落至6%的区间,债券的配置价值开始凸显。
特别是随着国内重塑金融监管体系,以及资管新规逐步实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传统的银行理财、非标固收产品在未来几年,大概率将面临预期收益下降、实际风险上升的格局,而债券投资组合与之相比,流动性较好,且可以通过分散配置降低风险,长期回报稳健,自然日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配置债券资产的“入门”应该考虑债券基金,而不是直接投资债券。特别是对于市场风险偏好程度低的投资者,公募纯债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必须强调的是,国内公募债券基金除了纯债基金(不参与股票市场投资),还包括混合债券基金(部分参与权益产品投资)和转债基金(主要投资可转债),而后两种债券基金因为与股票市场相关,常常体现为更高的净值波动。
最后要指出的是,公募纯债基金因为风险相对低,其绝对回报也就有限。因此如果投资者对收益有较高要求,可以精选有一定股票风险敞口的混合基金以及投资策略更为丰富的私募债券基金。
但投资者一定要清楚的是,在理财市场中,预期的高收益一定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