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的9月10日教师节,马云宣布“退休”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后,没过多久,腾讯就忽然出手,蓄势待发要“狙击”支付宝的花呗。
出手的正是腾讯的明星团队微信支付,在2014年的春节,曾用微信红包偷袭了马云的支付宝,事后马云这样评论称“确实厉害,此次春节‘珍珠港偷袭’确实计划和执行得完美。”
这一次,腾讯的微信支付能否再创奇迹?
微信版“花呗”分付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的表示“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始终觉得自己有钱花”。还有一些网友对信用支付表示“悲喜交加”“又爱又恨”:“好了,部分人又多了一个拆西墙补东墙的地方了”。
腾讯推出信用支付,无疑是向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正面宣战,对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而言也是颇具影响力的一次行动。
作为BAT三大巨头之一,尽管腾讯在2015年就获取了央行首批征信个人牌照试点名额,但目前为止,腾讯除了门槛很高的“微粒贷”之外,并没有其他征信产品,如今“分付”的出现或将改变国内信用支付市场的格局。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基于京东和阿里的强大生态体系,京东和阿里两家率先尝到了信用支付带来的红利,2014年2月,京东上线了白条,2015年4月,“蚂蚁花呗”正式上线。
经过4-5年的发展,花呗和白条早已从阿里、京东体系延伸到了其他场景。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白条应收账款余额344.49亿元;而花呗的贷款余额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992亿元。
尽管信用支付市场早已被花呗、白条瓜分,但仍有玩家试图入场分一杯羹。
除了“分付”“上线”等核心高频词之外,“腾讯”“信用支付”“四季度”等词被网友热议,体现出大家对这一款信用产品的期待。同时“白条”“支付宝”“蚂蚁花呗”等“分付”竞品也一并出现,一场新的信用支付产品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日前,美团也上线了类似花呗的 “买单”,百度的百信银行也开始试水虚拟信用卡,上线了“pay伴”,至此,巨头之间的信用支付战役正式打响。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玩家都有数亿用户规模,以及独具特色的生态圈体系,实力都不容小觑。
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微信支付曾经低调推出微信支付分,它是微信支付对标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分”的产品。
据其官方介绍,微信支付分主要由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守约历史三个维度构成。如果确定拥有内测资格,则可以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分及分数构成。同时,在微信钱包的支付中也会出现微信支付分的入口。
微信之所以瞄准信用支付领域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市场广阔,无论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还是即将到来的微信分付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透支”。提前支付确实可以为生活带来便利,但如何在透支和收入之间保持平衡,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要点。
综编自互联网公众号、新流财经、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