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主体,消费金融牌照公司的生态体系建设应继续通过丰富产品体系来实现,并在互联网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浪潮中更主动地拥抱技术,在获客、风控、运营等各个环节更多使用技术,以提升服务效率及服务水平,并推动行业整体提升综合实力。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消费特别是新消费的增长对经济有强烈的拉动作用,在这其中,消费金融功莫大焉。为此,国务院8月底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20条提振消费信心措施,包括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支持商品以旧换新,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消费等金融支持,针对流通消费领域存在的一些瓶颈和短板,培育消费热点。
当下所讲的新消费,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驱动及社会的变迁,消费品牌、消费人群、产品价值、交易场景的新变化。就新消费品牌而言,新一代消费品牌正在崛起。可以说,新品牌背后站着新消费人群:单身人群增加,催生单身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带动银发经济勃兴;农村消费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下沉市场消费意愿被激发。在产品价值的新变化上,高频刚需成了优质投资赛道,耐用品或从卖产品变成卖服务;
同时,国货崛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还有,产品诉求多样化,功能性需求弱化,个性及情感价值属性上升。再来看交易场景的新变化,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流量红利消失,线下仍为销售主力;
消费场景多元化,从物理空间及心智认知上抢夺用户;互联网巨头投资布局领域涉猎广泛,今年更加大了对物流领域全环节的投资布局,围绕“无界零售”战略,在线上线下业务布局。有的新消费互联网巨头将业务覆盖到门店、住家、旅行和出行四大场景。
不断激发新消费潜力,增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应是当下最务实之举。
《意见》第19条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消费。可以说,新消费有增长空间,消费金融就有发展。近几年来,电商消费金融平台、分期购物平台公司、消费金融牌照公司三类企业相辅相成,不断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向前发展。
虽然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但生态体系已逐步搭建起来。消费金融行业生态主要涉及核心参与者(消费品或资金提供方、对应的需求者)和外围服务提供商(征信企业、数据和服务支持企业)两个主要因素。企业形成一个消费闭环,通过控制风险和资金成本等实现跨越。细观行业生态链条,各个企业犹如连接在一起的轴承,各个环节必须相互配合,方能充分发挥“1+1>;2”的效用,但各个企业又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整个行业的高效运行难免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新消费环境下,消费金融也必须升级。
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群体的扩大将伴随新消费进一步升级,包括追求品质消费、享受型消费、提前消费等;另一方面,消费也出现分级,“小镇青年”尽管收入较低,但已通过互联网在线上消费。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的消费金融需求还很大,尤其长尾的金融服务需求亟待更深挖掘,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抓紧提上日程。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的服务需求,还需加强对金融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金融监管的科技应用,以金融科技赋能信用社会建设,依法合规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央行等四部门8月28日共同启动今年“金融知识普及月”,引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自觉抵制网上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金融网络空间。金融委8月31日召开第七次会议,强调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满足民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这一系列措施,为促进消费金融升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