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小媛 | 来源 慢钱财商微信公众号(ID:mqcs999)
前几天,我参加一个行业活动,授课老师调侃说:
“别看我整天给你们讲资产配置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万的,其实我每个月消费不超过1000块,一般在800元左右,中午经常吃不超过15元的牛肉面,上班天天挤地铁,不开车,不买衣服,不应酬……”
“在深圳每月消费800块”?我心想这也太能装扯了吧!因为凭他的资历,起码年收入也能上百万了,有必要这么苦逼吗?
原来,今年45岁的他,一个人养6个人: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三位老人,妻子的精力基本在培养孩子和照顾家庭方面。
两个小孩上的是深圳排名前几的好学校,每年花费至少在20万以上,读完小学就得花掉100多万。还有平时各种天价补习班、兴趣班;还要准备高中、大学、出国留学的费用。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动不动就进医院,每次医疗费30万起步…………
其实,这只是北上广深千万中年男人们的一个缩影。
1
中年男人的“低配”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熟悉的人开始称呼我为“老张”;同事之间的玩笑已经有点搞不懂了;之前看不惯的事也慢慢接受了很多……”
“几年前,我也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结婚后一不留神就成了家庭顶梁柱。原本的依赖和寄托突然都变成了负担。”
这是很多中年男人们的心声。
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经济收入不错,他们智慧、成熟、稳重。他们表面光鲜,事业有成,但他们内心却夹杂了很多隐忍和无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男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很久?”
高分点赞回答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我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在车上,一个人静一静,抽根烟,发会呆,这个躯体属于自己;但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我们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车里;打开车门出去,哪怕是哭着爬着,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就像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说: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人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后来就发现激情对于中年人是一种浪费,梦想对于中年人是一个牌坊,守得住忠烈,还要做得好婊子。
人到中年的男人,就是处于这么一个独特的阶段:
开始思考人生,却发现这是距离真实自我最遥远的时候;开始成家立业,却发现受困于事业、健康、家庭等各种关卡和危机;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看看各种写“高配,正在毁掉这代年轻人”的文章,却没见写:高配毁掉中年人的。
年轻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即使收入不高,各种借借借,买买买,依然挥金如土,潇洒自如。
而到三十几岁你会发现,生活四面无着,所有人都在依靠你,睁眼闭眼就是房贷、车贷、学费的你不敢稍闲片刻,更不敢大手大脚,会自觉地与年轻人的高配生活保持拒人千里的冷淡。
认识好几个朋友,在公司都是经理级别的职位,年薪至少得50万以上,但他们每年几件60元的白T一穿就是一个夏天,吃饭经常是公司食堂报销的两素一荤快餐。
这届中年人,一边拼命地挣钱,一边还应付着职场挑战、房贷车贷、父母治病、孩子教育、夫妻关系等各种危机…………
2
中年男人的职业危机
有人在微博上说,职场中千万不要骂年轻人,他们可能立马辞职不干;如果骂中年人的话,他们可能会忍气吞声,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肩负着非常多的无奈。
虽说现实中应该不会这么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中年男人的职场扎心一面。
去年,一篇名为《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的家庭悲剧》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文中主人公A先生开始在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工作近十年,年收入50万以上,不算奖金和分红。
2010年,A先生和妻子辛苦攒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花了120万元,每个月房贷6000元。
2015年时,他们还买了套五六十平方米的学位房,总价300多万元。拿第一套房做了70万元抵押贷款,付了首付,贷款260万元,月供1.7万元。70万元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还七八千元。
2016年,夫妻俩又生了个女儿,老婆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
全家就他一人挣钱,到手的工资两万多元,不包括奖金和分红,但他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每个月花费约3万元,只能靠奖金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次,公司要安排他出国,但因为家庭条件去不了,最终无奈被迫选择离职。出去找工作,机会寥寥可数,到一些小公司面试,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与之前的收入相差巨大。
每个月3万多的花费,还有两个孩子上学以及老人看病,整个家庭一下子摇摇欲坠,完全入不敷出。
在失去稳定工作后,他才发,自己在行业排名前几的大公司深耕十年的经验,竟然变得如此没有竞争力。
有时候,中年男人的职场危机就在眼皮底下,吞噬你的时候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3
中年男人的婚姻危机
就像我一个前同事,40岁的老张,今年就遇到了婚姻危机。
用他的话讲就是:人到中年,条件越来越好,感情越来越淡。
老张工作性质特殊,出差是家常便饭的事,经常国内国外飞不停,每天累成狗,可哪怕再累,只要一想起家庭和孩子,他就像打鸡血一样,重新振作起来。
但妻子却常常不理解他,抱怨他只关心工作,从不关心家庭,孩子明年马上高考,成绩却一落千丈,妻子责怪老张常年不管孩子,没有做到尽父亲的责任,说等孩子高考结束两人就离婚。
老张以为,自己负责赚钱养家,努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妻儿就可以了。却没想到,顾得了工作,没顾得家庭。
据中国日报统计,每年随着高考的结束,各地民政局总要经历一波离婚高峰期,最多每月达到300多对,并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这些来离婚的人大多都是孩子已经高考完后的中年夫妻们。
结婚的初衷大概都是为了获得幸福,也一起幻想过、努力过。
奈何现实的道路崎岖不平,人到中年,夫妻一起走过了七年之痒、十年之痒,激情和耐心都在物质、争吵、怨恨、不讲道理等琐碎中被一点点磨灭……
4
中年男人的财务危机
很多的职场危机、婚姻危机其实最终的来源都是财务危机。
养老、教育、医疗、房车、生活费、人情来往等没有一样不需要用钱来打理的。
《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的家庭悲剧》的A先生,看似是工作变动引发的财务危机,其实他的财务早已存在很大的漏洞,岌岌可危,牵一发而动全身,失业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
买二套房、生二孩,都是需要对财务做要求极高的决策。但他显然没意识到:现金流紧凑,容不得有任何闪失。即使他没有被炒,假设家人得了一场病,从天而降的区区几万元额外开支,就会让他措手不及。
在财务评估上,宁可悲观,也不可过度乐观。
我们身处在一个风险叠加的时代:个人竞争力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企业可能随时会炒掉你、国家楼市政策可能要变。这些风险始终存在,但很多人经常被麻木的惯性给忽略了。
财务危机大多都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据调查统计,以下三点是40岁人群最常犯的几个财务错误:
1)盲目地支付房贷
如果你现在已经在按揭房贷,这就意味着它会是你将来很长时期内必须完成的债务。过度地贷款买房,小则降低生活质量,大则现金流紧张,生活发生意外后很容易断贷。
2)不为孩子做教育准备金
孩子的教育费用随着时间的推后会越来越贵,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花销只会越来越高,而你随着年龄的增长,挣钱的速度和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如果突然需要大额资金,没有准备的家庭就会很吃力。
3)未给家人购置任何保险
人生多变,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很多家庭十多年的积蓄,往往都败给了一场病魔。
去年有媒体曝出来,深圳的一对夫妇,卖掉两套房抢救重病的父亲,最后人走了,俩还欠了很多外债。
5
如何渡过中年危机?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做好应对危机的策略,30、40多的中年男人依然魅力无限。
越到中年,越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1)打造不可替代的个人品牌
不可替代,是中年男人职场竞争的最强法则。
外界有很多关于中年男人职场的负面议论,比如说,没有年轻人积极、不好管理、薪水要求还高。
其实,如果自己真正有过人的能力,年轻人是比你积极、比你能拼、比你服管,但是年轻人没你专业,没你经验丰富,关键时候没人能替代了你的话,年龄自然而然不再是问题。
2)坚持学习、自我更新,是最好的投资
没有谁是永动机,不断学习是为自己添加燃料的重要方法,终身学习者永远比无所不知者更容易成功。
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一直停滞不前的人,终将被淘汰。不管在多少岁,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3)做好准备的同时,最重要是放宽心态
很多中年男人不论遇到什么危机,总是选择隐忍着、沉默,不会像女人一样随意抱怨、随意哭泣。
就像电影中一位失业的中年男人,骗妻子说工作很好,每天还假装早出晚归地在公司上班。其实是,今天在肯德基端盘子、明天在工地搬砖,有时候就在大街上蹲到下班点再回家。
人最难的是在困境中能保持好的心态,如果能够做到,在面临危机时仍然能够坦然处之,不受周围负面环境的影响,那么所谓的中年危机,也就并不可怕。
4)做好家庭资产配置
a 制定长期的规划
比如近期几年想做什么事情,需要投资多少钱,想什么时候出外旅游,花费大约多少?做个长期的理财规划,才能日常工作有目标,投资理财有动力。
b 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如果只有工作收入,很容易陷入一旦收入中断就被动的情况,作为中年人,收入至少应该有以下几项:
1)工作收入
2)兼职收入或者提成收入
3)投资理财收入(房租收入、利息收入、股票基金收入等)
4)互联网收入、股权收入、顾问收入、咨询收入等等
C 未雨绸缪的规划
1)购买一份保险:自己,太太及孩子的,首要是医疗重疾,其次是意外寿险,有条件可以买一份理财险,作为子女教育金和养老金的补充;
2)做一份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长期投资、分散风险,战胜通胀的好工具,也是子女教育和养老的有力武器;
3)做一份房贷:有房产者有信用,无恒产者无信用,所以负担一份房贷虽然现在有压力,未来是一个有力保障;
d 多元化资产配置
中年男人,主要收入来源不应该仅仅是工作,理财收入可以成为部分辅助来源。学会投资非常重要,比如有300万可投资资产,每年回报率10%,就可以补充现金流30万,压力大大可以缓解。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
“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男生从小就被这样教育:
“要做个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就该像个男人。”
所以,尽管这个社会对中年男人并没有那么友好,但他们依然表现的很强大:
对下属:“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对父母:“还缺什么,我下次带回来。”
对妻子:“不要担心,我总归有办法。”
对孩子:“去吧,钱不是问题。”
因为性别所附带的“枷锁”,再加上中年时期四面八方袭来的压力,中年男人一个个都活成了“超人”,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不敢高配,不敢停息,不敢病,更不敢死;每天不是在忙着挣钱,就是在忙着挣钱的路上。
都说有家的男人多幸福;谁知养家的男人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