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小媛 | 来源 慢钱财商微信公众号(ID:mqcs999)
前几天,一个朋友向我感慨:
毕业三年,工资没超过8000,业绩不好的时候经常5000、6000的轮动。想想同龄人,都快实现财务自由了,自己还守着眼前的“杯水车薪”,想跳槽又没有好去处。夜深人静时,竟然开始失眠、焦虑、沮丧、自卑,还自我怀疑,心态也越来越急功近利,严重影响着工作状态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是九年义务出身,为何别人如此优秀?感觉身边的人个个月入过万了!
其实,据统计,今年二季度全国平均薪酬是8452元/月。
前不久,腾讯理财通等机构发布《2019国人工资报告》指出,工作10年以上受访者中月薪过万的人数比例仅为22.44%;全国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城市前六位是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广州。
也就是说,近8成人工作10年月薪没过万;排名前几的都是一线大城市,可以想想很多内陆三四线小城市还有多少人没达到平均水平?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被各种虚假焦虑绑架了。
01
之前,知乎上有网友自我调侃说,月薪没个几万都不好意思在网络上发言。每个话题都透露着土豪的味道,感觉大家都好厉害的样子,个个都月薪过万。
其实,无论微博还是知乎,发表的言论能受到大家关注和追捧,无形之中就已经筛选掉了99%的人,能够具备优秀文笔和独到见解的人,要么是资深媒体言论者,要么是行业的koL,月薪过万也不足为奇。
他们不但自己月薪过万,身边的圈子也是月薪过万,年薪百万,大多聚集在一线城市,信息资源前沿,大咖集齐,所以他们写的也理所当然。
就像抖音上很火的一个段子:
有个富二代,谈了女朋友,但是他怀疑对方是因为钱跟他在一起的,于是就称自己只有一辆车、一套房,200万存款。
在他的概念里,这就是最穷的样子。
很多朋友就跟这个富二代一样,觉得月薪过万简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月薪不过万的你简直太差劲了。
但现实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富二代”?很多在网上这样说的人,现实生活中大多都是飘在一线城市的人群。
但是,代表“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到底仅仅是北上广深?还是各省会城市和副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人群?还是西部某些山区小村落的人家?
没有标准就代表不了大多数这个群体。
据统计,中国2017年人均GDP5.92万元,劳动力人口人均GDP9.15万元,也就是7628元/月,除去,个税、社保公积金,除去非适龄人群,劳动力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960,也就是3330/月。
2018年底,全国37个主要城市平均薪酬为7789元。国内月薪过万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仅为3.8%。
这么多工作多年月薪没过万的人难道都不活了吗?相反,偏偏有很多人比贩卖这些焦虑的人活得更好。
一到过年回家,就会发现很多月薪几千的都买了房子、娶了媳妇、孩子都快打酱油了。
有时候,你看到的“月薪过万”真的只是你看到的“月薪过万”。
02
有对比才有动力,偶尔看看打打鸡血就好了,但是过度地贩卖焦虑就让显得不怎么接地气了。
除了知乎、微博,贩卖焦虑第二严重战场就是朋友圈了。
首先,就是无孔不入的微商,时不时地就晒几张收入好几万的截图,动不动就是喜提各种豪车,躺着赚钱就是她们没错了。
再就是,你多年不见的朋友们、同学们,似乎突然都变得很有钱。
各种晒出国旅行、大牌包包、贵妇面霜的人;动不动就网红餐厅打卡,高档下午茶聚会。估摸着,这种程度消费的背后至少月入几万才能支撑。
其实呢,我有真正见过很多在朋友圈过得精致的“人生赢家”,现实中却各种脏乱差的人:
她们在大家一起AA聚餐之前会拍个照片发朋友圈:今日份美食打卡;
她们会在同事面前点几十元一杯的下午茶,晚上回家却经常吃泡面;
她们经常各地旅游,隔三差五种草名牌包包,其实了,信用卡已经刷爆好几张,花呗已经逾期好几个月……
有时候,你看到的“精致”,往往只是你看到的“精致”。
03
除了知乎、微博、朋友圈等网络贩卖焦虑之外,现实中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贩卖焦虑了。
还是开头那位月入不过8000的女生,有一次去相亲,男方上来就问,工作几年了,工资多少?存款多少?后面给媒人反映说,不合适,女生就几千的工资,自己好歹是拿一万多的“精英”人群。
真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
除了相亲对象,身边总有一些人,时不时地在你面前透露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动不动没事就打击你几下。
要在意吗?要生气吗?要自卑吗?如果你情绪一旦受到波动和影响,说明你可能就被“虚假焦虑”绑架了。
近几年来,为什么各种无理头的成功学满天飞?拉个群扔几个PPT就称干货满满的知识付费,为什么总能割到大批人的韭菜?
因为焦虑的人很多,贩卖焦虑的人更多。
如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每天活在焦虑之中?
年轻人怕苦、中年人怕穷、老年人怕死;
20几岁怕买不起房给不了她未来;
30几岁怕孩子抢不到名校资格;
40几岁怕落后年轻人跟不上时代。
还有那些时不时刷爆各个社交媒体的爆文:
《毕业三年,我是如何做到年薪100万的?》
《他用1年时间,从负债6万到100万!》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25岁,年入100万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很多人慢慢地被困在这种不断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的死循环中,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出口。
有时候,你产生的焦虑,可能是别人精心策划的韭菜催生剂。
04
别再被“虚假焦虑”绑架了。
其实,月薪8000的你,已经很棒了。
其一、从平均薪资水平来看,这已经跑赢全国80%的人了。
为什么还要焦虑,还要自卑呢?为什么要以别人的一个点,来比衬自己的整个面呢?
其二、大部分人总喜欢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在网络上,所以,总有一种错觉:很多人比你工作好,比你漂亮、生活比你丰富多彩,好像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
其实,生活对每个人都一样的操蛋:一会给你个棒棒糖,一会给你个耳光。
而很多人就喜欢用他的“棒棒糖”来衬托你的“耳光”;因此,你觉得生活总是给你“耳光”,却忘记也给过你“棒棒糖”;最可怕的是,你会不再期望未来生活还可能给你很多“棒棒糖”。
或许,我们也应该多想想自己曾经获得的那些“棒棒糖”。
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起伏不断的线性式增长。相比自己毕业时2000的工资,现在做到8000已经很不错了,这就是一种自我收获。
其三,在我看来,挣多少钱只是一方面,而合理的理财规划更重要。
一个发小,专科毕业,工作十年,前四年在北京,工资从没超过3000,四年却存下7万多。后来回老家结婚,夫妻两人工资加一起也没超过一万。
但是,他们干了很多大事,买了房子、车子,还生了两个小孩,两年内还清所有贷款。每年固定一次旅游,总结起来就是,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不低。
这背后逻辑就是,十年如一日,她永远在走自己的路,理财的同时也在理生活,从来没羡慕过什么人,没攀比过什么事,所谓的贩卖焦虑,对她这种人也就产生不了一点影响了。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与其焦躁不安,不如顺其自然。
该吃吃、该喝喝;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玩耍的时候尽情癫疯;有空多看书,没事学理财。
人生漫漫几十年,为何非要焦虑20几岁这几年?
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慢点,才能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