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小媛 | 来源 慢钱财商微信公众号(ID:mqcs999)
去年,朋友王先生在P2P平台唐小僧投了80万。
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平台暴雷了,他被割韭菜了。
直到现在,王先生还没走出来,毕竟那是他工作多年来所有的血汗钱,他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暴雷,为什么就是他被“割”?真是太不走运了!
我也想不通,就问他,为什么会投这80万呢?
他回答说,开始也是在顾虑犹豫,记得第一次被吸引是因为唐小僧推出的一个项目活动:投资100元3天可以返50元。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他被“割韭菜”的原因了,绝对不是所谓的财运不好,而是必然被割。
投资100元3天可以返50元,也就是相当于这个产品的日收益率高达16.6%。
日收益率16.6%是什么概念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已支付的有权请求返还。
也就是说,年利率36%的借款利率已经超出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了,借款人是有权力不还超出36%以外部分的利息。
从借款方的角度倒推,超过36%以外的,借款人都有权不还利息,平台给借款方就很难做到年利率36%以上,又如何给你出借方16.6%的日收益率,也就是上千的年化收益呢?
两种原因,要么平台自己掏钱给你收益,要么这个所谓的产品就是一把“镰刀”,等韭菜长得肥嫩肥嫩了,割完就跑。
显然,现实中存在的原因只能是你被“割韭菜”。平台又不是傻子,你以为天上掉的馅饼,其实都是陷阱。
那么,王先生踩的这个陷阱在哪里呢?
第一,它满足了高收益性,3天就返回50%,看着就让人激动。
第二,它满足了高流动性,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还怕收不回来?
但是,它却忽略了风险性。如此高的回报率,如此短的时间,是要有何其通天的手段才能做到?所以,等待投资人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收割”。
现实中,很多人往往被表面的高收益、高流动性蒙蔽双眼,看到高收益的那一刻,砸钱的手就再也收不住,心理还幻想着不久就赚大发,然而总是忽视其风险所在,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下不来车的人,侥幸着万一有人接盘呢?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喊喊而已,记记就行。
它是有底层逻辑性的,也就是常说的投资“金三角”: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安全性
安全性是我们在投资前首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资金安全吗?这个投资项目有什么风险?本金会不会亏损?自己能接受多大的亏损?合作对象靠不靠谱?等等这些问题,请再三思考。
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正危险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
如果只看到投资的高收益而忽略风险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所谓的高收益所迷惑,而让自己的本金受到损失,甚至有去无回。
当然,也不用过于畏惧风险而束手束脚,不敢投资。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偏好不同,对风险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挑选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收益性
大部分人在买金融产品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收益性,这个投资能给我带来多少回报?投资收益率有多少?对我来说这个收益偏低、适中还是偏高了?
在考虑收益的时候很多人会走入误区,就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势必会牺牲安全性,因为高收益的投资一定伴随着高风险。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和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而且相对比较安全的,能够实现目标的收益率,而不是越高越好。
流动性
也称为变现性。除了收益以外,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管任何投资,都要把时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具体需要考虑两个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资产变现的金额大小和时间的快慢。比如房产,虽然资产价值很高,但不一定能很快找到买家交易,变现的时间周期就较长,流动性就不高。
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赚钱无非就是两种方式,要么去冒风险,要么用时间来换取空间。所以我们在选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投资的“金三角”——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那么,如何把握好一个投资产品的“金三角”呢?
1)是否合法合规,金融产品一定要监管部门认可,一定要合法合规。
2)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就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我们要么牺牲流动性来长期投资获得收益,要么冒风险来获得收益。
3)底层资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资金是否安全,投资的底层资产在哪里。
4)有没有风险控制的能力,有没有抵押,有没有担保等等这样的风险管理的措施。
5)投资的平台怎么样,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公司的股东背景怎么样。
6)过往的业绩如何,是否有不良的记录,主要负责人是否有过犯罪记录,资金是否安全等等都显得非常重要。
任何理财产品,都兼具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且各有长短。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找到单个理财产品实现三性平衡,所以对于单个理财产品,我们需要有所取舍,尽量挑选与自己理财目标更匹配的产品。
现金是理财的万能工具,在理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能还原成现金,在投资各种理财产品时要考察其变现性,比如股票、债券、黄金等等。
一般来说,安全性和收益性一定是相反的,它们就像一块磁石的两端,顾此就失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越是安全的投资,收益就越低;
同理,想要获得高收益,就得承担高风险。
但是,安全性和收益性的逻辑顺序绝对不能理错:
投资越安全,收益一定越低,但收益越低,不代表投资越安全。
高收益一定要承担高风险,但承担高风险不一定能获得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