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列为了劳动者个人应当预防的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新介绍,这些并不是法定的职业病,但它们都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疾病,他认为未来也有可能被列为职业病。
目前,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尚未将这些工作相关疾病列入法定职业病。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将会适时研究和调整职业病目录,把对劳动者健康危害最严重的工作相关疾病纳入目录。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制定和调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是2013年调整修订的,包括10大类132种职业病。这10大类职业病分别是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虽然颈椎病等疾病还没被纳入法定职业病,但是,咱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预防,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呢,那么如何预防呢?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上述多类群体的职业病防治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目标和建议。
劳动者个人
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职业人群:
应注意通过伸展活动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避免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发生。
在伏案工作时,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上身挺直;调整椅子的高低,使双脚刚好合适地平踩在地面上。
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工作时电脑的仰角应与使用者的视线相对,不宜过分低头或抬头,建议每隔1~2小时休息一段时间,向远处眺望,活动腰部和颈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间操。
教师、交通警察、医生、护士等以站姿作业为主的职业人群:
站立时,建议两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静脉曲张,建议通过适当走动等方式保持腰部、膝盖放松,促进血液循环;长时间用嗓的,注意补充水分,常备润喉片,预防咽喉炎。
驾驶员等长时间固定体位作业职业人群:
建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做到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正确的作业姿势,将座位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确保腰椎受力适度,并注意减少震动,避免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发生;作业期间注意间歇性休息,减少憋尿,严禁疲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