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友信金服支持的2019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这是友信金服连续第二年支持清华大学展开的暑期实践活动。
“传承于清华,回馈于清华,友信金服与清华经管希望通过社会实践项目的合作,实现商业能力与学术能力的强强联合,树立经世济民的学术理想,培养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友信金服战略发展部总监王子佩表示。
在此次暑期调研中,20多名清华师生及友信金服研究人员分为两支队伍,分别前往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展开金融扶贫调研。
7月5日至9日,调研队一行来到云南元阳县。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介绍,元阳是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同时也是云南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程度排在省内第五。近些年,该县脱贫攻坚已有显著成效,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7.6万人降至6.8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44%。
在元阳,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调研队在与县财政局和县里金融机构的多位负责人进行座谈后了解到,金融机构面向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信贷的力度有增无减,金融服务正有效助力产业脱贫。
元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8年面向建档立卡户发放了2亿元的小额扶贫信贷,今年将增加至约3亿元。农信社负责人介绍,小额扶贫信贷执行基准利率且由政府完全贴息,单笔最高金额为5万元,最长期限为3年。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今年也开始在该县发放小额扶贫信贷,预计年内发放1亿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额扶贫信贷目前只面向建档立卡户发放,并且要求借款人须将资金投向产业。在评级授信方面,农信社搭建了建档立卡户评级授信系统,同时与县扶贫办、财政局和乡(镇)政府进行信息的沟通对接,管理贷款风险。
在走访元阳多家产业基地后,调研队了解到,当地金融机构也通过发放产业扶贫再贷款扶持当地特色企业发展。
位于云阳县呼山村的呼山众创主要从事稻、鱼、鸭综合种养,以及集装箱养鱼和大棚生猪养殖等业务,2017-2018年间,先后两次从农信社获得总计1750万元扶贫再贷款,贷款利率为4.35%,期限3年。呼山众创总经理岳绍表示,这两笔贷款每年能为公司省去约70万元利息费用。
“五天的调研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层扶贫发展中的困难和成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同时也是此次调研的领队老师高峰表示。
7月22日至25日,另一支调研队伍前往青海湟中县展开调研。湟中是农业大县,务农人口超过10万。调研队在与湟中县扶贫开发局和金融机构等相关负责人座谈时了解到,针对当地产业特征,金融服务多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其中,全县累计已有6577户贫困户申请到这类扶贫贷款。今年,政府还开始扶持当地特色的青稞产业,并为种植青稞的贫困户和青稞产业链企业提供财政专项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强调,人民银行全系统要推动金融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精准落实扶贫任务。
为响应中央号召,青海银行在湟中县推出“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该模式依托农牧区(社区)基层党组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信息优势与基层金融机构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结合,利用基层党组织的地缘、人缘和亲缘优势破解金融机构精准扶贫中的缺信息、缺信用的“瓶颈”。
为预防脱贫后再度返贫问题,湟中县还出台了防贫基金。这项基金主要针对脱贫后因病、因学、因住房问题返贫现象而设立,今年全县计划投入1500万元。
清华大学从2003 年启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至今连续开展了十多年,其中有多期调研主题跟扶贫密切相关。去年,友信金服曾支持清华师生调研队深入甘肃定西和广西南宁武鸣区、田阳县进行金融扶贫调研。
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友信金服以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个人金融服务为使命,不仅致力于运用金融科技为遍布全国的小微企业主提供创新、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帮助广大具有小额经营性融资需求的借款人获得其所能负担的融资,同时也一心回馈社会,将自身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持续关注金融精准扶贫的一线实践经验,为产业扶贫注入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