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普遍性工作的工人
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一些简单的工作,可能连培训都不需要,这种工人的工作环境相对差一些,工作时长相对长一些,体力劳动相对多一些,薪酬待遇相对低一些。原因就在于人才市场的供大于求,这方面的人随时走可以随时换,立刻就能够招聘到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这种现象也是大多数下岗工人无法二次就业的主要原因,工作普遍性强,专业技巧强,只需要组装车辆的轮子即可,不需要碰其他的东西就行。
另一种是专业技术型工人。
这种类型的工人,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从某个领域的原理出发了解其构造和外延,再结合一些科技发展的变化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提升、完善或者改造。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多见于一些企业的研发部门、工厂技术人员等等,这些人的工作环境相对好一些,工作时长不见得短,体力劳动相对更多一些,薪酬待遇也要高一些。原因就在于人才市场的需大于求。所以,这种类型的技术人员在发展和晋升方面都要更加宽阔,虽然也是一身油泥混迹在工厂、车间,但身份和地位又有所区别。
当前办公室人员的现状:
一类是普遍型工作的办公人员。
简单意义上来说,就是司机、文秘、打字员,各个部门的协调人员,承担一些相对不太负责的沟通协调工作。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有裙带关系的人,整天就是混吃等死,坐着、待着、等着单位发薪吃饭的。
另一类是专业技术型办公人员。
和技术型工人的区别在于,这些人的专业技能多在于精通某种领域的工作,类似于人事、财务、审计、管理等等这些人也不是几天就能够混出来的,需要有大量相关工作经验,多从事脑力劳动工作。
办公室人员在工作氛围的角度来说要比普通工人好一些,但薪酬上来说,不会比专业技术型人才高。剩下的问题都是职级的差异,我们不去考虑。所以,如果把薪酬算一个标准的话,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要比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低,而且还是低很多。
说在最后的话!
每个单位都有能干活的人,也都有混日子的人。不能拿普遍性的工作去对比某个个人案例。以前我在基层工作的时候,看的全是如何混日子,如何不干活的;到了机关之后,依旧有很多不干活的,混日子的人,但我关注更多的是每个处室那些干活的人,加班的人,他们怎么干,干什么。这样才能够逐渐刺激我的提升。所以,如果想让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有条不紊的发展进步,机关和基层同时进步,同步上升是必然的事情,仅有一头使劲,往往只会用力过偏或者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