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作为一款国民应用在现代年轻人的认知里属于不可或缺的存在了,车找人的形式以及低廉的价格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切实的方便。但是近日,滴滴公布新一轮的调价信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滴滴涨价,是偶然还是必然?
公布调价信息
继共享单车领域群起而涨价后,出行巨头“滴滴”也紧随其后。
7月9日,滴滴公司发布了北京网约车的调价说明。7月11日起,北京市滴滴网约车将根据区域进行价格调整,生效区域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等。
此次调价除10:00到17:00时段外,滴滴快车起步价均从13元上涨至14元。里程费调整到1.45元至2.15元。其中,21:00到次日6:00的里程费上调至2.15元/公里。
“调价”其实就是涨价。滴滴此前也曾多次对价格进行过调整,对收费形式也进行过创新,网上也会充斥着反对的声音,这次也不例外。
其实从2017年4月到现在,北京的滴滴出行快车价格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形态。此次不仅冒着批评热议,甚至冒着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而涨价,究竟为哪般?
为什么要涨价?
滴滴网约车供需策略部技术总监郭飞解答此次涨价时称,网约车价格受供需状况、当地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其中,供需状况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因素。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商品端的供需决定价格,同时价格信息又能指导生产。从我们的自身经历来说,肯定存在着夜间或者极端天气打不到车的情况。
据2018年滴滴发布的移动出行大数据显示,滴滴拥有超过4.5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开展服务,每天的订单量高达2500万。
与如此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滴滴注册司机的运载力十分有限,属于典型的供方市场。在市场供给与需求结构如此不平衡的背景下,滴滴涨价也在意料之中。
不仅如此,滴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占有量达到九成以上,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这也为其调价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滴滴从创立以来为了从竞争力十足的网约车市场突围出来,一直对司机进行大量补贴。大量的补贴带来了低廉的出行价格,在无数次价格战中助力滴滴击败各个竞争对手走到了现在网约车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滴滴的补贴还将持续下去,因为如果补贴停止将流失部分司机,司机转投其他平台,而且司机对补贴也形成了“依赖心理”。
所以此次可能是通过涨价来获得价格的增量,缓解公司的压力。
如今滴滴拥有4.5亿的用户,每天接单量高达2500万单,谁能想如此体量的公司竟然还在亏损之中?
当前滴滴面临的困局
滴滴2012年成立,6年来亏损额约390亿元,仅2018年上半年,滴滴整体净亏损就达40.4亿元人民币。2017年底该公司估值约为560亿美元,2018年底该公司估值516亿美元,滴滴公司估值缩水40多亿美元。
滴滴成立以来一直亏损,未有一年盈利过。
唯一盈利的顺风车业务,因为两次“顺风车事件”的影响,安全问题被无限放大,引发全网讨伐。顺风车业务无限期暂停整改,至今仍未上线。
顺风车业务的关闭不仅仅是关闭了一大块资金进项,同时也令滴滴平台名誉受损,口诛笔伐扑面而来。更重要的是原本的IPO计划也因为安全事件戛然而止。
今年年初滴滴CEO程维在会议上公开宣布,滴滴正式准备过冬,除了裁员计划,还要将业务进行大瘦身,将“非主营业务”进行优化。
另外,这些年滴滴一直亏损的状态一直在挑战着投资人的耐心,如果再令其亏损下去势必会失去资本的信心。所以滴滴必须得想办法盈利。
不再烧钱,应该是滴滴涨价的核心所在。
当前网约车格局
如果说网约车领域的第一次战争成就了滴滴,那么现在的第二次网约车战争就是对滴滴的围剿。
2018年以来多位巨头高调入驻网约车战场,欲与滴滴分庭抗礼。
美团推出了美团打车业务,高德地图上线高德顺风车业务,携程也推出自己打车业务平台,阿里牵手哈罗出行。再加上神舟、首汽、易到和滴滴等,网约车“二战”即将开启。
网约车市场,鏖战正酣,这也给滴滴这样的头部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压力。
在如此关头滴滴涨价,其他平台还未有相关跟进动作。但是不可否认,对于这块市场,他们个个虎视眈眈。作为消费者,我们只希望市场竞争能带给我们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公正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