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多少知道点:消费刺激生产,消费越多,大家越忙碌,可交换的东西就越多,也越加有钱。
就说最近一次我们请了小时工帮忙打扫卫生吧,老妈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干,还要花钱。虽然老人都为整个家庭节省钱,为他们的儿女节省钱,那些钱到不了他们的口袋里,但总是觉得花给别人了,就是一种损失。
自己能干的事,要找别人干,这样的逻辑他们明白不过来。
还有就是种田的事,他们总觉得种田是干正事,虽然一年没有2万元的收入,他们不会去想如果外出打工能赚3万元的话,是不是比在家种田更划算呢?他们总觉得种田更踏实,这算不上什么美德,或者传统,我认为主要是习惯使然。
自己赚钱不容易,白天黑夜,风吹日晒的,就赚那么几十块,这些印象太什么了,吃一顿就几百,消费一次就上千,想来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才能赚到,他们就会自然抵触和排斥的。
退休的工人也一样,为什么节俭,一是文化上的传承,二是因为的确穷怕了,不想把好不容易抓在手里的钱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