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款的全称为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其性质更偏向于表内理财产品,而非存款产品,类同于结构性存款。比如你存一笔钱就是存入一笔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而提前支取获得三年或五年的利率是因为该产品设置资金池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即该产品具有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且利率是不稳定的,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如果用户大量集体大额赎回,那么储户的钱可能无法及时变现,因为资金池的流动性有限,无法支付储户大额资金赎回。
而如果市场利率下行,那么储户存长期可能不如存短期,因为利率会跟随市场利率下行而下行,比如网商银行的定活宝,一调再调,不断往下。
也就是说,该产品已经脱离了传统上的存款形式,已经具有理财的性质,不管是收益还是风险,与该产品是否投向存款并没有多大意义。
比如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从信用等级来说并不比存款差,即不比智能存款差。因为它的投资标的中本身存在较大比例的存款、国债,以及央行票据等高信用风险的货币工具,且规定平均期限在120天以内,流动性远在智能存款之上。
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我们在考虑风险的时候,不能仅考虑信用风险,而忽略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在信用风险方面智能存款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投向的是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投资需谨慎。
货币基金收益率为什么不如智能存款?差在哪了?还不是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因此,智能存款的总体风险必然高于货币基金的总体风险。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收益产品,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行的,不管是货币基金还是智能存款。
那么国有银行为什么不推出新型存款产品呢?因为它已经偏离了存款的本质,变相拉高存款利率。这就好如货币基金盛行时,为什么商业银行还存在存款,而不是将所有的存款变为货币基金?
同理可证,如果国有银行也推行该产品,甚至告诫人们不要从传统的存款,那么市场利率水平便会被拉高,也就无所谓的货币政策调控,降息降准变得无意义。
何况国有银行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没有必要通过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比如一件品牌的衣服它有必要低价卖吗?会拉低他的品牌度,会让商誉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