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徐玉玉因遭遇电信诈骗损失了上大学的费用,导致不幸发生,这可能是大众最熟知的一例诈骗案件。其实,骗子的套路不止于此。
随着网络和快捷支付技术的日益发展,骗子的骗术也“与时俱进”更新迭代,面对着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我们该如何提高防骗意识,避免遭受财产损失呢?
据统计,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这9类电信诈骗:
第一类是仿冒身份诈骗,在这些骗局中,骗子冒充领导、亲友、公检法等要求受害人进行汇款;
第二类骗局是社会福利类诈骗,骗子以受害者可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第三类是生活消费购物诈骗,骗子以不法手段获取用户的消费信息,从中寻找机会进行诈骗;
第四类是活动类诈骗,骗子以中奖等诱饵来引诱受害人上当;
第五类是钓鱼木马诈骗,骗子利用这些钓鱼网站可以轻松窃走用户账户里的资金;
第六类是结婚请柬、相册木马等类型的诈骗,在这些外皮的包装下是骗子植入的诈骗木马;
第七、八、九类分别是金融交易类诈骗、办信用卡骗局、贷款骗局等等。
当然,骗子的骗局绝不仅是以上盘点的9类,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我们要牢记以下防骗要点:
1、验证码是重要的隐私信息,不能告知其他人;
2、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
3、不轻信陌生的手机号码,其中要特别注意171、170等号段的虚拟号码;
4、短信或网上的陌生链接不要随意点击,其中有可能植入了病毒或木马;
5、不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上,遇到陌生人都提高警惕;
通常情况下,任何陌生人要求你进行转账汇款的都是骗子。骗子的唯一目的,就是从你的手中获得钱财,任何骗子设计的剧本都为这一目的服务。
不管是自称公检法,还是说让你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有些骗子以中奖或家属出事为由,也是同样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的曝光与各种场合,无论是注册账号、应聘求职、买票挂号、参加商家举办的活动等等,都需要我们登记个人信息,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信息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所窃取,然后被用于各种危害自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牢记公安机关的防诈骗口诀:
“陌生电话勿轻信,银行客服问究竟;
安全账户子虚有,大额汇款要三思;
个人信息顶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
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记清楚;
网上购物便利多,支付限额要设好。”
一旦发现被子上当受骗或遭遇骗局,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协助公安机关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