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陌生电话称可以领取相关补贴,这种诱骗你听说过吗?
2017年5月,江苏常熟一位70多岁的老人就不幸受骗。
5月15日上午,高老先生独自一人在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他通知高老先生目前已通过了资质审核,满足国家医疗补助的条件,可以领取33万元的补助金。
70多岁的高老先生防骗意识较差,一听对方是社保局工作人员便相信了,这位所谓的社保局工作人员向高老先生索要了身份信息后,告诉高老先生想领到33万的补助金,需要先要交15000元的个人所得税。
骗子给了高老先生一个银行账号,高老先生也没有怀疑,当即打给对方15000元。
打款后,很快高老先生就收到了对方寄来一张金额为33万元的现金支票。但是,对方又打来电话,对方告诉高老先生想要兑现支票,还要再支付2万元的转账费。
这时,高老先生手中的钱已经不够2万元了,他告诉对方自己只有13000元了,怎么办。骗子表示不足的7000元可以由他们代为支付,高老先生先支付13000元就可以了。
就当高老先生以为自己能够顺利领到33万元时,骗子再次打来了电话,让高老先生自己支付剩余的7000元。
高老先生只得照办,他借了7000元钱打给了骗子。但是,骗子并不满足,又找理由让高老先生汇款15000元。
当高老先生再次到银行进行汇款时,被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异常,进行了劝阻,高老先生的家人立即带他报警。经警方确认,高老先生收到的支票是假的。
近年来,骗子的骗术不断更新迭代,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的诈骗多有发生。骗子往往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非法侵占受害人的财产。
骗子的骗局大致可以拆解为以下几步:
首先,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低保、残障、入学信息,为后续的诈骗做铺垫。
然后,骗子冒充民政、残联或教育局等单位工作人员, 给受害人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等,并要求受害人专款。
另外,骗子会以各种借口,例如收取转账费、个人所得税等等,多次向受害人要求转账,实施连环诈骗。
其实,识破此类骗局也非难事,只要记住凡是要求先转账再领补助的,都是骗子。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不要盲目相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通常情况下,社保等惠民政策都不会以电话、短信的形式通知个人,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告诉别人。
如果遇到类似的领取补助金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寻求核实,若确定是诈骗,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