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回报率高达40%至60%,稳赚不赔。“当你信任的投资讲师向你传授投资秘诀时,你开始想这可能会让你少奋斗十年?你会不会更加心动?事实上,这极有可能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金融诈骗陷阱。
2018年6月,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成功破获了四川省首例特大金融交易诈骗团伙系列案,一举抓获犯罪团伙156人,仅冻结涉案资金已达4000余万元。
这起案件中的受害者共有900人,其中就有一位成都大爷,他通过某期货交易软件平台先后拿出28万元的存款进行股指期货交易,不到半个月,亏损近11万元。
专案组历经多月,先后奔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追踪溯源,对200余个银行账户和受害人信息的交叉比对,才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也刻画出整个犯罪过程。
金融交易诈骗犯罪一般采用公司化运作,犯罪团伙主要由“股东”“分析师”“操盘手”“业务员”“代理商”5类人员构成。业务员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冒充知名投资公司工作人员,邀请受害人收看线上讲座。
“讲师”通过讲解投资知识成为意见领袖,赢得受害人的信任。诱导投资人下载指定的平台进行期货投资,这个平台其实是犯罪分子“精心”炮制假的交易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人投资,而交易平台的实盘、虚盘交易等数据也都是虚假的。
犯罪团伙一方面诱导受害人频繁买卖,赚取高额手续费,另一方面诱导投资人反向购买,造成投资人资金“亏损”。
这是非常典型的金融交易诈骗案。犯罪分子以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由于金融交易专业性极强,又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收益,让不少投资者心动不已,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对于投资知识的匮乏,以高额利润诱导受害者进行投资,并实施犯罪。这种诈骗行为容易被受害人误读为投资失败,故而具有极大的蒙蔽性。
上述案例中,投资人注入某期货交易平台的资金其实并未真正进入到期货市场中,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界定金融诈骗罪与非罪。
而在实际案例中,有的现货平台,通过搭建现货平台、招募会员单位、业务员发展客户的经营模式,获得投资者信任,在交易过程中以频繁喊单、反向喊单等手段,让投资者蒙受投资损失,赚取黑心钱。由于取证困难,用户无法掌握到该平台是否存在交易欺诈的可能性,追回损失可能性非常小。受害者只能蒙受价值不菲的经济损失。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投资者应当在正规的投资平台进行交易,对于“低风险、高回报” “投资回报率高达40%至60%”的字眼应当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