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犯罪分子的剧本不断翻新。2015年以来,移动互联网诈骗形式更趋于多平台化、高科技化。 犯罪分子利用结婚请柬、生日宴、甚至是冒充“小三”身份激怒受害人点击“相册”链接等方式,种植木马病毒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诚邀您和您的家人于11月1日参加我俩婚礼,届时将备上酒席隆重宴请,具体时间和地点请打开电子请帖(内附婚纱照)。“日前,南京市民周先生当收到这份带有链接的电子请柬。
随着电子请柬的流行,周先生经常会收到亲友通过微信等方式发给他的结婚请柬,所以周先生并没想太多就点开了请帖链接,让他奇怪的是点击链接后却没有具体的内容,以为是手机的问题,周先生没有想太多。
让周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午,他陆续收到近10条银行卡被扣款的短信,共计3200元。这下周先生慌了神,银行卡的钱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被扣款了呢?和银行确认后,周先生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骗了,他立即向秦淮公安分局夫子庙派出所报警。
从前,大部分的电信诈骗套路是仿冒公检法、房东等身份诈骗,或是以发放助学、退款等方式诈骗。如今网络诈骗的形式多样,犯罪分子通过微信、QQ群或是短信的形式,以电子请柬、同学聚会甚至是冒充“小三”激怒受害人的方式点击相册链接。而这个所谓的链接其实是“木马链接”。
犯罪分子利用市民的猎奇和排害心理,一旦周先生打来链接,会被默认在手机中下载木马程序,手机木马植入手机后,手机号码、微信号、QQ号、绑定的银行卡号、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个人信息瞬间被不法分子窃取。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窃取到的银行账号、手机支付账号密码再配合窃取快捷支付的短信验证码实现对用户资金盗刷,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更可怕的是,不法分子会利用微信、短信中的恶意网址传播木马病毒,感染了木马病毒的手机会使用受害人手机号码向手机通讯录里所有联系人继续发送病毒短信,使得病毒呈几何级扩散传播。贵阳市民杨先生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杨先生曾收到一条老同学发来的聚会照片链接,没想到中了骗子的“连环计”,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套取了杨先生的QQ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为了麻痹杨先生的亲友,不法分子在异地登录他的QQ,以去北京出差,钱财被偷为由,向亲友他送求助信息,骗取财物。所幸杨先生及时辟谣,才避免了亲友上当受骗。
在日常生活中,不法分子层出不穷的诈骗招数令人防不胜防,周先生和杨先生并不是个例,这些骗术就在我们身边。有数据显示,2015年新增的支付类病毒超过32.6 万,全年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高达2505 万,平均每天就有81000 多人遭受支付类病毒的侵害。
为了财产安全,用户不要点击不明信息的链接和网址,或是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和程序,可在手机中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定期杀毒。如果一不小心中招,可以第一时间向亲友发出预警声明,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