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率市场化,各个银行有了一定的利率自主权限,可以自行设定存款利率,但基本上还都在一个水平线,也就是央行规定存款上浮最高比例,不能超过这个比例,到底多少各个银行自己定,但大家几乎都是一浮到顶,按最高的上浮比例来,而到了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设定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后,各个银行就有了彻底的自主权,理论上在想定多高定多高,所以你才会看到各个银行有不同的利率。
第一,虽说各家银行的利率看起来差别很大,但是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上浮的比例很多是30%、45%、50%这样以同一个档次,几乎没有16%、17%、18%这样细微的差别,而且各家银行按照自身的“档次”抱团,比如四大国有银行利率几乎是一样的,股份制银行是差不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差不多都是上浮50%,而这一点在大额存单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第二,五年期存款利率其实是没有基准利率的,银行央行不再公布,也就是五年期存款利率银行的自主权更大,但是各个银行还是参照三年期基准利率上浮,有的干脆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一样;
第三,其他存期的利率都是上浮的,但是活期存款利率很多是下浮的,但下浮的“不约而同”的设定为0.3%。
所以,规模越小的银行,市场竞争力越低,怎么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存款?提高利率打“价格战”,所以你看一下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你会发现,存款利率的排行跟规模排序正相反。
同时,如果银行存款缺存款时,又是也会提高存款利率,这样才有资金发放贷款。
总之,银行存款利率的制定,是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由市场竞争力和盈利预期为调整参数,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综合确定的。
所以,规模越小的银行,市场竞争力越低,怎么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存款?提高利率打“价格战”,所以你看一下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你会发现,存款利率的排行跟规模排序正相反。
同时,如果银行存款缺存款时,又是也会提高存款利率,这样才有资金发放贷款。
总之,银行存款利率的制定,是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由市场竞争力和盈利预期为调整参数,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综合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