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社部回应了关于“2035年养老金将要花光”的热点话题。在人社部召开的2019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养老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回应。
人社部的聂明隽说:“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对养老保险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上个世纪末,大约是5个人来养一个人,到了去年年底已经下降至2.66个人来养一个人,按照这样的抚养比例变化来看,这将意味着交钱的人变少了,领钱的人增多了。聂明隽表示,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既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又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的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一系列应对措施完全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
关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035年养老金是否会耗尽?,对此,人社部表示,中央已经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综合、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提出了“两个完全”,完全足够保证养老金按时并足额发放,完全可以保证制度的平稳健康地运行。
这一问题来源于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即《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在这份报告中指出2019年养老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对此,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面来解决:
1. 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平衡各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差异和负担,帮助并确保经济困难地区发放,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的总体运行是较为平稳的,基金当期收入>支出,滚存的结余不断增加。据了解,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达到4.78万亿元。从这个数字看总体是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然而由于结构性的矛盾较为突出,一是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二是基金结余差异也很大,地区之间不平衡。
2. 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
目前来看,不仅要做大养老金的“蛋糕”,而且需要形成企业与养老保险制度二者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月国务院就下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在此方案中有两项关乎养老金的重要政策,其一是减少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其二是调整个人缴纳基数的上限和下限。这样一来,通过此次方案的调整,不仅仅缓解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参与社保缴费的标准,调动了企业职工和企业参保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的制度中。
3. 储备充实社保基金
继续做大做强储备基金,早在2000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建立了储备基金,采取多种策略不断扩大基金规模。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已经战略储备有2万亿了。同时,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加大充实力度。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2035年养老金将用光”的背后代表的是某种预警。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只靠养老基金的自身运转来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给予养老基金更多安全保障,而降低社保费率、中央调剂制度等政策措施就是养老金可持续运行的必要的保障。
虽然人社部对此问题作出了回应,但是还是无法消除所有人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担忧。要想消除各种忧虑,最大化保障养老基金安全消除人们的各种忧虑,还需要加快落实已有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改革效果早日显现,并进一步探索、制定新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