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P2P备案工作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试点,此外,监管也在酝酿要求平台需计提不同层级的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
康博士帮大家整理了此次备案提到的一些重点:
第一,各地将在4月底之前做好当地P2P平台备案工作实施的方案;
第二,备案类型主要分为全国性平台和区域性平台,并且明确实缴注册资本金额,要求全国性的平台经营不得低于5亿元,区域性平台经营不得低于5000万元。此外,提出了资本金必须为股东自有资金,不可通过委托、债务等非自有资金形式参股;
第三,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展开部分地区的试点及备案方案实施,完成部分机构的登记备案工作,并在明年完成全国所有存在的网贷机构备案的登记;
第四,提出计提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风险准备金主要是指提前支付出借人因平台发布的虚假信息、自融等等因素导致的损失金额;风险补偿金是指借款人还款时出现信用风险的信号,补偿给出借人损失的本金金额。
监管的这一击重拳,顿时让人感觉备案的出台P2P的水终于不会再浑浊了,不过这个熟悉的“药方“在三年前却被判为非法,可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绕了个弯路导致后期投了许多钱治疗,”药方“的又一次出现令人不禁唏嘘。
P2P风险过高,风控不严
最初的P2P面向的是银行不愿服务的那些人,这些人可能在银行看起来不算是高端人群,而在P2P就是“香饽饽“。P2P一根绳的两端都是普通受众,出借人一般是工薪阶层、大爷大妈等等,想借款的人一般也都是一些创业的人想自己做点小买卖小生意养家糊口,这样一看两端的人都属于风险人群,再加上一些平台风控不严,两个群体在一起风险自然就高了。
P2P将成为“类银行金融机构“
在大量P2P爆雷的严峻形势之下,监管做出了应对之法。从此次监管来看,P2P在监管之下将成为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其实,P2P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更像是一种类似民营银行的金融机构,一般民营银行注册资本是20亿,全国性平台分布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区域性平台分布在其他经济较薄弱地区依托于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全国有17家民营银行。
不过,据相关数据统计,现有的P2P平台注册资本能达到规定的5亿的寥寥无几,不超过8家,5000万以上的平台约有200多家,预计在备案开始试点后P2P平台将会有各方资金的注入。
头部平台的监管效果将十分显著
此次监管如果备案试点可以顺利进行,对于头部平台来说,效果会立即见效,如果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一些中小型平台可能将会面临被清出的危机,而且清出的速度和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监管方案中提出的对于P2P平台股东、高层和治理也有要求,在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将会对股东、高层以及公司的结构有变动调整,这将意味这P2P将结束“草根“金融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