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沙梁北村村民郭娟花给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提供的一份拆迁补偿协议上显示,协议规定村民们原地回迁,交房日期为30个月,回迁楼分别为1号楼、2号楼、3号楼。由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公司对徐家沙梁北村进行整体改造,改造面积为135亩。
然而,2013年因与项目相邻的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住院部扩建,须占用已完成拆迁改造的徐家沙梁北村土地34.2亩。而这块被占用的土地,正是按照原规划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并已开工建设的1号回迁楼所在地。
此举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不但导致1号回迁楼无法正常施工,还涉及重新选址建设,重新核算土地成本,重新调整成本分摊比例,将原1号回迁楼迁至6号楼,同时也增加了开发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在拆迁补偿协议规定的30个月交房日期到期之后,回迁房何时交房仍然遥遥无期。村民们开始了漫长的集体维权之路,从西把栅乡政府到赛罕区政府,再到呼和浩特市政府,直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2015年8月15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信访局一份信访专报显示,2015年8月13日,时任赛罕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玮接待徐家沙梁社区回迁居民时给出答复,安置房开工问题力争当年9月复工,并于2016年年底交工。然而,2016年年底,村民们失望地发现,回迁楼主体仍未完工。
再次上访之后,2017年4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牵头召开了协商会,称当年5月10日开工,可拖到了7月份仍未开工,给村民们的理由是该块土地没有挂牌不能施工,手续正在办理中。
再次上访之后,2017年4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牵头召开了协商会,称当年5月10日开工,可拖到了7月份仍未开工,给村民们的理由是该块土地没有挂牌不能施工,手续正在办理中。
继续上访维权后,2017年7月29日,赛罕区政府终于给出了书面答复,区政府承诺加大协调力度,保证回迁房项目2017年7月20日前全面复工,2018年6月底,2号楼、3号楼两栋回迁房具备交付条件,6号回迁安置楼(原1号回迁安置楼)在2018年9月30日前具备交付条件。
然而,截至2019年3月14日,村民们仍然没有盼来回迁安置房。
一次规划导致的漫长工期
原定30个月即能交工的回迁房为何拖到了漫长的7年之久仍未能交付使用?
村民们为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呼和浩特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中心2017年6月5日印发的《呼和浩特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中心关于解决赛罕区徐家沙梁村回迁户居民到自治区党委机关上访相关事宜的报告》显示,2011年,呼和浩特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中心引进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徐家沙梁北村进行整体改造,改造面积为135亩。
然而,2013年在征收整理工作结束后,因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住院部扩建,须占用已完成拆迁改造的徐家沙梁北村土地34.2亩。被占用的地块为按照原规划设计条件已开工建设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1号回迁楼。由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占用该地块,一是导致已经开工建设的回迁安置房1号楼需要在今后挂牌出让的地块内重新选址建设;二是需要重新核算土地成本,调整成本分摊比例;三是增加了三方协议方丙方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公司的企业运营成本;四是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公司未能按照约定期限内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任务,回迁安置户未能按时回迁安置。
经过多次协调后,由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以每平方米6500元的价格,在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公司整理的拟挂牌出让的地块内,按照1号回迁安置楼的建设面积购买一栋商品楼,用于安置回迁户,购房费用列入土地成本。
经过多次协调后,由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以每平方米6500元的价格,在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公司整理的拟挂牌出让的地块内,按照1号回迁安置楼的建设面积购买一栋商品楼,用于安置回迁户,购房费用列入土地成本。
原计划建设回迁安置房1号楼的位置处于荒置状态。
2015年5月,呼和浩特市规划局出具了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扩建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由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与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公司在前期成本分摊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导致成本无法核算,致使医院土地划拨工作滞后。
此外,按照呼和浩特市规划局出具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要求,还需要收购内蒙古园艺研究所的884平方米土地,作为该项目代征半幅规划道路,然而,因为未能就占用土地的评估价格达成一致,导致后续国有资产处置、签订国有土地收购协议、整个土地成本计算等工作无法开展。
正是因为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这一次扩建项目规划,导致了回迁房长达7年的漫长工期。
赛罕区政府:保证今年8月份交房回迁
经历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之后,村民们迫切地想知道,他们苦苦期盼的回迁房究竟何时能交付使用?
3月14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来到西把栅乡徐家沙梁北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名为陶然巷的楼盘进行踏访。公开资料显示,陶然巷项目位于赛罕区大学东路与乌兰察布东路之间,属于城市繁华地段,占地面积为63261.9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0857.26平方米,规划建设9栋住宅楼和3栋商业楼。项目售楼处大门紧锁,门前贴着封条,封条时间显示为2019年2月22日,呼和浩特市城管执法局同时在售楼处大门贴出告示,提醒广大购房消费者,该项目因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所以不具备销售房屋资质,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请谨慎为之!
3月14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来到西把栅乡徐家沙梁北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名为陶然巷的楼盘进行踏访。公开资料显示,陶然巷项目位于赛罕区大学东路与乌兰察布东路之间,属于城市繁华地段,占地面积为63261.9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0857.26平方米,规划建设9栋住宅楼和3栋商业楼。项目售楼处大门紧锁,门前贴着封条,封条时间显示为2019年2月22日,呼和浩特市城管执法局同时在售楼处大门贴出告示,提醒广大购房消费者,该项目因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所以不具备销售房屋资质,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请谨慎为之!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随后来到陶然巷项目工地看到,多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楼体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部分楼体外立面装饰已经完毕。然而,多份公告显示,这个自从2013年便开工建设的项目至今五证未全,仍属于违法建筑。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随后来到陶然巷项目工地看到,多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楼体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部分楼体外立面装饰已经完毕。然而,多份公告显示,这个自从2013年便开工建设的项目至今五证未全,仍属于违法建筑。
工地内,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支队于2018年10月22日贴出的一份公示称,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陶然巷建设项目申请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现状已经开工,部分已建成,按现状予以公示。
另一份同样由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三支队2019年2月19日贴出的规划行政许可听证权利告知书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组织陶然巷项目相关利害关系人组织召开规划行政许可听证会。
另一份同样由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三支队2019年2月19日贴出的规划行政许可听证权利告知书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组织陶然巷项目相关利害关系人组织召开规划行政许可听证会。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随后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进行采访。一位赛罕区党委常委、副区长接受采访时表示, 2010年前后,内蒙古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存在不少“边拆边建,边建边拆”的违规现象,陶然巷项目正属于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未批先建”项目,因为该项目将回迁房与商品房混建,导致回迁建设资金没有及时分离开来,加上开发商实力一般,资金紧张,导致项目建设速度始终较慢。2014年至2015年更是一度处于停工状态。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随后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进行采访。一位赛罕区党委常委、副区长接受采访时表示, 2010年前后,内蒙古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存在不少“边拆边建,边建边拆”的违规现象,陶然巷项目正属于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未批先建”项目,因为该项目将回迁房与商品房混建,导致回迁建设资金没有及时分离开来,加上开发商实力一般,资金紧张,导致项目建设速度始终较慢。2014年至2015年更是一度处于停工状态。
他称,2016年开始,他一直跟进推动该项目尽快解决回迁户问题,由于开发企业资金紧张,2018年6月份他还特别协调相关部门,分三次拨给开发商1200万元垫资,保证抓紧建设2号楼、3号楼和6号楼三栋回迁安置房,让回迁户早日进户。同时出函协调开发企业“边干边补手续”。
对于部分村民提出,原有的1号回迁楼改到了6号楼,但回迁证和安置协议书并没有进行更改,何时才能变更的问题,这位副区长表示,目前正在办手续,由赛罕区西把栅乡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此事。“目前,2号楼和3号楼主体已经完毕,外墙涂料已经完工,窗户也快安装完毕了。6号楼目前正在穿线,外墙涂料和窗户安装还没开始,水电气等大管网也即将进入小区铺设。”
对于部分村民提出,原有的1号回迁楼改到了6号楼,但回迁证和安置协议书并没有进行更改,何时才能变更的问题,这位副区长表示,目前正在办手续,由赛罕区西把栅乡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此事。“目前,2号楼和3号楼主体已经完毕,外墙涂料已经完工,窗户也快安装完毕了。6号楼目前正在穿线,外墙涂料和窗户安装还没开始,水电气等大管网也即将进入小区铺设。”
“3月中下旬项目就能复工建设。”上述这位副区长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开发商已经承诺,保证今年8月份,3栋回迁楼就能交房,如果到时再交不了,会采取其他措施!”
陶然巷回迁房长达7年的漫长工期,主因是什么?3月14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内蒙古天迅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博,但对方并未接听,记者随后发送信息表明了身份和采访意图,刘博回复短信称正在住院,暂时不便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