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海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东林教授在孟加拉“2019年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的“做推动普惠金融的‘神笔马良’”一语,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负责人的热议。他为什么能说出这么有底气、有份量的话呢?他为普惠金融又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呢?近日,笔者聆听了他的普惠金融故事。
汤教授作《我和普惠金融的中国故事》的演讲。
汤教授说,1966年的春末,那年岁半,因母亲在他不到岁时就去世了(后听大人说是饿死的),父亲决定让他跟同村的大孩子去上学。就在这时,那里连日暴雨,山洪把他家屋后的山塘冲垮了,溃堤的洪水把屋后的水田冲垮,水石泥土居高临下压垮了家里猪栏和大半边房屋。房子垮了,粮食被埋了,两头猪也被压死了。就在全家绝望和无助的时候,公社信用社主任和大队信用站吴会计来到他们家,进行全面察看后,和父亲叽叽咕咕讲了不少话。第二天,大队信用站的吴会计再次来到他家,让父亲在几张纸上按了几个手印后,给了父亲一些钱。
尤努斯先生与汤教授亲切握手。
当时汤教授因还小,还不懂得那就是信用社给他家放的贷款,他因此得到了两块钱,可以继续交学费上学。家里的房屋也在吴会计的贷款支持和同村社员的帮助下进行了修复。
汤教授说,他们家乡离县城上百公里,当时不通公路、不通电,是一个非常偏僻而贫困的山村,在大跃进后的60、61年及文革中饿死了很多人,他能活下来并顺利上学,要真心感谢农村信用社和吴会计。
从那次贷款开始,他们家便与信用社结上了缘,家里急用了就找信用社借点钱,家里宰猪卖土特产了就先给信用社还上钱。农村信用社和吴会计便成了他们家的救世主。
“据记载,1966年,中国有7.4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6.12亿,180万个生产大队,按每个大队一个信用会计匡算,再加上每个公社的信用社主任,中国至少有200万名信贷员走乡串户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当时的6.12亿农民中,贫困农民至少在亿左右,每年遭受各种灾难的至少在亿人左右,而正是当时的中国农村信用社默默地帮助着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汤教授给笔者算了算
当年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所作出的贡献。
汤教授很深情的说,父亲去世前还拉着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要他不要忘记吴会计,不要忘记信用社。
因为从小就受助于农村信用社,大学毕业后向往着去银行工作,汤教授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吴会计,到农村信用社搞调研,并写出了《介绍一个农村信用社》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等媒体发表,他这支“神笔”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农村信用社、没有离开过地方金融、没有离开过金融机构。
汤教授与亚金协秘书长杨再平等走访格莱珉银行客户。
从80年代末开始,他走访了许多乡村农村信用社,看到了走村串户的千千万万个农村信用社的“吴会计”,他说,“他们像救助我家一样救助了无数的无助者。”
通过调研,他深感“文革”期间的金融中央集权,国有金融全面垄断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农民、市民和地方经济发展,于是提出了要发展普惠金融,要有与地方经济相匹配的地方金融机构,并首次提出了地方金融概念。
1988年,他创办了全中国第一份《地方金融》杂志,1993年,在湖南财经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方金融研究所,同时推动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
他说“从那时开始,我们做推动普惠金融的‘神笔马良’”。
1998年,他在对从事普惠金融工作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入调研后,撰写了多篇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其中《应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调研文章被选作中国政协大会报告,在1999月的全国政协大会上宣读,得到国务院总理和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当月即给农村信用社增加200亿用于普惠金融的再贷款。
同时,组织了以普惠金融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地方金融论坛年会、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现场调研活动等。他告诉笔者,从1990年到2018年,共组织200家银行以上高管参加的大型年会、论坛、研讨会近百次,各种小型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现场交流会300多次,为开展普惠金融的机构搭建了交流平台、成长平台、合作平台、发展壮大的平台,为草根金融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指导、帮助和政策呼吁。2019年全国地方金融第23次年会将在中国江苏召开,届时将重点推动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2006年,组建了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立志为中国的弱势群体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研究院走访了近千家基层银行和网点、近3000个乡村、上万户农民,撰写了大量反映社情民意的材料,支持、指导了大量小微金融机构的组建和经营管理及发展,指导协调了大量的支农支小和普惠金融工作。为近百个县市地方政府提供了普惠金融指导和区域金融规划及战略制定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中小银行及弱势群体的拥护。
汤教授一行深入格莱珉银行中心支行调研。
汤教授表示,当前,中国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还有上亿的底层人口需要提升与发展,世界还有很多人处于少医、少药、少教育的贫困状态。中国仍然需要千千万万个农村信用社的“吴会计”,需要千千万万个格莱珉银行的尤努斯!世界需要千千万万个孟加拉的尤努斯,也需要千千万个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吴会计!
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法人金融机构4549家,银行网点22.87万个,大都在普惠金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2018年在册的1600多家村镇银行,2200多家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150多家城商行,为中国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着大量而繁重的工作,承担着90%的“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他们正在用精准、便利的普惠金融业务惠及中国的弱势群体!
汤教授说,中国的普惠金融上可追溯到1823年的山西平遥日晟昌,中可忆1937年的福建龙岩根据地农信社,最为盛行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中小银行融合了格莱珉银行尤努斯教授的普惠金融经验,将中国的普惠金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让普惠金融之花开遍中国和亚洲各个角落,让世界千千万万个五十年前的我得到普惠金融雨露的浇灌!”,从汤教授对普惠金融的热爱,可以看出他对普惠金融的感情和为普惠金融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