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组数据成为亮点,一方面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另一方面是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将实现15连涨。这也意味着企业社保缴费减少了,而领取的养老金多了。这两项举措,将为企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一增一减的过渡期内,增加的部分养老保险金又该由谁来买单呢?
企业社保缴费比例
各地可降至16%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文件以降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的缴费比例。目前,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定总缴费率为28%,其中,企业缴费为20%左右,个人缴费为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政策的一大亮点,降幅力度很大,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是一大利好。
在企业社保缴费中,养老保险的缴费比重很大,假设一家公司拥有100名职工,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率是20%、个人8%,缴纳基数按照5000元计算,养老保险费率降低3%,每个月为企业减少5000*3%*100=15000元的用工成本,每年可以节约18万的用工成本。这笔看得见的费用。
这笔看得见的费用可以减轻企业社保的缴纳负担,增加企业利润率,刺激企业投资和发展的积极性。
养老金将实现15连涨
各省市政策陆续出台
备受居民关注的是养老保险金涨幅情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从2005年起来,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将实现15连涨。
从去年12月份开始,青海、山西、等多个省市都陆续发布通知,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以山西为例,从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和最高缴费档次分别调整为每人每年200元和5000元,并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人员适当增加缴费补贴。
新增的养老保险费用
谁来买单?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改为部分积累制,个人缴纳存入个人帐户,用于个人养老;企业缴纳费用计入社会统筹帐户,解决隐性债务问题。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的信号,一方面是减轻企业的缴费负担,另一方面是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这一增一减中,意味着缴费少了,领取的养老金多了。有不少人担心,这个增加的一部分养老费用出自哪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过渡期间增加的部分养老保险金有政府养老保险金基金的兜底。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万亿元,还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而预留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2万亿元,以及多种可以调节相关参数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