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首发作品,未经网贷之家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从设立之初直到今日,发展了12年的互联网金融,在2019年又迎来的新的开始。也许,对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的人来讲日子并不好过。今年年初,一系列政策的问世,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即将进入一个“淘汰时代”。然而,有阻碍必定能够带来发展,整治乱象是为了行业能够规范。
昨日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再次提及“互联网金融”。这又蕴含了怎样的信号?
面对新年以来,股市的持续火热,也许投资者不再看中互联网金融给的那一点收益。步履蹒跚的互金在2019年又应该怎么去发展?
根据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来看,回归本质的互联网金融才是最好的发展。
1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提“互金”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互联网金融相关词汇,但是多次提及了化解金融风险。
现阶段,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一。那么,互联网金融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是也从事金融业务,所以化解金融风险中包含了互联网金融风险。过去的2018年,注定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沉重的一笔。回归前一年,风险爆发,平台出清成了关键词。整个行业也在加速洗牌。
随之,整个行业进入了整治期,政策频出。不管是打击逃废债,还是督导平台良性清盘,都是在帮助互联网金融化解风险。随着整治的不断深入,行业自律自查也进入了关键期,尤其是2019年3月底监管机构就要公布行政核查的结果,对于互金企业、网贷平台来讲到了最后交答卷的时刻。
所以,整个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一样,2018年监管也在逐步的化解风险。毕竟,从风险传递的角度来看,互金的风险虽然来自于行业本身,也与整个金融大环境有必然的联系。风险传导加剧了互金的风险,化解金融风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对涉及金融业务的企业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要一并化解风险。
2
风险成因,过度消耗
近期,我们也看到不断有网贷平台陆续出清,宣布良性退出,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金额上,互联网金融、网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有观点甚至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一去不返,已经凉凉。
从投资角度来讲,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渐落地、银行、公募基金、股市态势的上扬,这些“老理财方式”重新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从投资、获客角度生存空间变得狭窄。年后跟朋友聊天,自己的资金全部都买银行理财了,不是网贷、互金不想投资,实在是不敢投资。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清理存量、不得新增出借人是一条“铁律”。即便是,最终有平台能够通过监管的备案,可以进行出借人增量,那么这个市场的蛋糕又能剩下多少?
从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网贷在前几年的发展中,过分的消耗了“投资者资源”。
这个过分消耗体现在,经营、运营的偏重化现象严重,只注重前端对于投资者、出借人的获取,不遗余力的下大力气、下血本进行获客。广告满天飞、植入网剧、蹭热点、还有羊毛营销。我们暂且不论监管,从市场角度而言,当一家公司在营销层面上手段用尽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的黔驴技穷,也是过度开发了整个市场。那么对于后端的借款人,风控手段的革新,投入要比前端的营销少很多。
所以,互联网金融在前几年的发展,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获客端大有作为,对于借款端意识不足,准备不足,风险防控上也不足。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偏差。
现阶段看,政策的收紧,先从前端获客开始,也让互联网金融如坐针毡,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断了财路。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普惠金融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只是认为让更多的投资者去享受互金带来的收益,满足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满足不了的投资者。但是,从今年两会的报告中看,普惠金融的定义更像是让中小微企业能够借到钱。
深耕资产端、细分借款人,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只不过是二到三年的时间。这一切要从824政策说起。该政策中首次对网贷的借款人进行限额,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就是为了让互联网金融、网贷立足于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发展。
然而,收效甚微。有的平台为了突破限额另辟蹊径,拆分标的、错配标的、甚至违规发行大额“资管产品”。直到受到监管,风险爆发才回过神来。其实,在2019年,互联网金融要想生存发展回归本质是最为重要的。
在824政策给网贷平台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那么试问一下现存的网贷平台,有多少敢摸着自己良心说自己是纯信息中介机构,没有资金池?当下,互联网金融、网贷最大的风险,依然是来自于前端投资者不能完全兑付的风险,后端的借款人不稳,或者本来经营者违法违规,最终表现出来的风险依旧是不能兑付。
金融风险整治的过程中,对于风险自担,取消刚性兑付也在慢慢的落地实施。说句良心话,如果要出借人风险自担,那么——
首先互金平台、网贷平台必须要把好借款人的风控关口,你要先保证标的、借款不能是假的,如果存在虚假标的那就成了来骗出借人的资金。
其次,中介平台撮合信息,你不能是资金池模式。资金池模式肯定违法违规,从金融业务角度来讲,资金池等于你代替出借人进行投资。说实话,资金池代表着你能操控资金,投资安全没有保障。
那么,对于2019年,即将面临行政核查公布的网贷平台,未来之路又在哪里呢?
3
“幸存者之路”,回归本质
首先,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说句大实话,补充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立足互联网做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个基调永远不变。
从前几年的发展看来,互金平台像是一个掠夺者,来抢传统金融机构的生意。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够门槛的来我这买,银行不给你借钱,我来给你借。在业务规模无限扩张的同时,风险也在无限扩大。尤其是在借款端口,无节制放款、无条件放款,在一定时期成为了常态化。什么企业都给,什么人都放,利息偏高、暴力催收等问题屡见不鲜。
如果这些“负面问题”成了互金的主基调,那整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没有明天。所以,先明确自身的定位很重要,回归本质回归中介角色,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其次,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补充,并不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有观点认为,互金、网贷就算是等到最后备案剩不下几家,越来越边缘化。确实,也许最终备案的平台所剩不多,但是“幸存者”往往能笑到最后。
拿借款端来讲,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逐步降低借款门槛,并且中央出台多项举措,要求银行调结构,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借款。然而,门槛再降低,小微企业的借款时间、周期都有一定的制约,互联网金融应该在此时补短板。
毕竟、速度快依旧是互金借款的最大特点。从整个借款生态结构来讲,正是因为有了“主力”银行的借款,对于借款人才能有所保障。如果单凭借款人在互金的借款,额度上不能满足,借款人又会四处借钱,拆东补西。所以,打好时间差、用于小微企业融资“空白期”,是互金、网贷开发根植资产端的重要突破口。
最后,去年的风险溢价虽然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趋势依然是不可逆的趋势。从互联网金融、网贷合规出台的政策来看,想要解决问题,想要合规,平台回归本质是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之前有消息传,很多头部平台也许会完不成合规,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好理解,船太大、开的太远,没法调头,回不到来时的彼岸。
总结一句话:回归本质的互金将在2019年能够良性的发展,这样子像极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