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信用卡 怎样会让自己信用打折?
怎样会让自己信用打折?

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次数太多,即使没有产生借贷,也会影响贷款申请审批?近日,有市民发帖称,银行拒绝了其贷款的理由竟是征信报告在网上查询次数太多。

记者从市内银行了解到,若过多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确会对贷款有影响,为了避免频繁查询,有业内人士支招,不要轻易查询贷款额度,也别随意点击一些贷款产品页面上的“查看额度”入口,因为部分贷款产品不申请只查看也会被记入征信报告。

“硬查询”次数过多会有影响

记者采访了市内多家银行,均表示会影响。农行重庆分行相关人士表示,“硬查询”次数过多会对申请银行贷款有影响。所谓“硬查询”,就是因审查客户的融资申请而产生的查询记录,比如信用卡审批、贷款审批、担保资格审查等。

而招行重庆分行表示,不管是个人自己查询,还是授权别人查询,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侧面表明客户潜在负债压力较大,潜在风险较高。

贷款分析师吴超表示,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内,个人征信报告因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被不同机构多次查询,但征信报告却显示该段时间内用户没有成功获批新贷款或成功申请到信用卡,那么,银行有理由推测该用户财务状况不佳,还款能力堪忧,拒绝用户的申贷请求。

央行征信中心官网也显示,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征信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征信报告中的记录又表明这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新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可能说明信息主体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后续相关申请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谁动了我的信用记录?

近日,有市民在微博发帖称,她在某大型团购平台消费时,无意中点击到消费贷款,虽然后来未产生借款,却莫名被该平台旗下的一家名为“重庆三快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以“贷款审批”的原因向人民银行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而这一行为可能对自己今后申请贷款产生了影响。

据了解,央行征信报告只有本人或者本人授权才能查询。如果发现征信报告被越权查询时,消费者是可以提出异议或者直接投诉,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吴超提醒称,如果消费者没有贷款需求,建议不要随意点击一些贷款产品页面上的“查看额度”入口。因为部分贷款产品不申请只查看也会被记入征信报告。倘若个人信用报告多次出现“贷款审批”记录,金融机构有理由推测消费者本人短期有大量资金需求,那么消费者在真正需要申请贷款时,会被误以为“负债过高”而被拒贷。

一年查询几次靠谱?

对于用户来说,征信报告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包含了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在个人贷款、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作用,堪称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那么,征信报告在哪可以看到?一年查询几次靠谱?超过多少次就会被认定为频繁查询呢?

据了解,目前我市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点达到92个,布放自助查询机达到103台。市民有权每年2次免费查询本人征信报告,其余查询每次收费10元。

即便自己很少或者不查征信记录,但是实际上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的时候,也会在书面或电子合同中设有授权金融机构查询的条款。

记者发现,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不过多家银行均以内部风控规则,不能公开为由拒绝透露。有业内人士表示,1个月不要超过5次,3个月不要超过10次。

花钱能“洗白”征信?骗人!

提醒

吴超指出,征信报告出现污点,并不代表一定不能申请银行贷款,征信报告只是放贷机构信贷决策的参考因素之一,一家拒贷,并不代表家家都会拒贷,还可以试试其他放贷机构,不同机构风险偏好和客户定位不同,愿意接受的客户也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声称花钱就能“洗白”征信的做法,一定是骗人的。

人行征信中心也表示,个人征信信息只有报送机构才有修改权限。如果个人发现自己信用报告中的贷款信息错误,可以向贷款机构质询,也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服务网点申请异议处理流程来解决。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信用卡 更多
    最新资讯
    信用报告、征信报告和个人征信的区别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