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里的中国人怕欠债,以欠债为耻。欠着债,心里不踏实,茶饭不香,总是不自在,追求“无债一身轻”。而西方人不怕欠债,至少内心没有担忧,这与西方的社会信用体系也有关系。
就算没有心理负担,很多人还是会问:我为什么要借钱?在很多人印象中,借钱是个小概率事件,在生活中可以忽略。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宝哥来分享几个借贷宝真实用户的事情,也许你对借钱这件事会有新的看法……
- 1 - 校友圈的投融资
杨女士,31岁,北大毕业
杨女士用借贷宝主要是为了投资,借出和赚利差功能用的比较多。身边有5-6个关系好的同学在用,都是北大毕业的,她老公在用,老公有一些创业的同学也在用。觉得跟好朋友在平台借贷这种模式很创新,但是自己身边的活跃好友比较少,特别希望多拉身边的熟人一起用。
杨女士平常在银行也买一些定期理财产品,投入有近百万,因为有自风控意识,会采用分散投资,不投给陌生人的方式来保证安全。(杨女士的表姐和身边一些朋友是金融从业者,有分散投资意识,老公也多次强调不要借给陌生人。)
近期杨女士买了辆奔驰,还差12万,老公就用借贷宝借了,年利率是10%,没有把其他理财平台的钱拿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其他途径赚到的钱能弥补这部分利息支出,下个月工资发下来就还了;另一方面,理财平台的钱取出来,倒来倒去比较麻烦。
借钱,不一定是缺钱。人人都会有资金需要周转的时候,当你遇到杨女士的情况,如果你和她一样也想到了借贷宝,也许你的资金处理方式会更加省时、有效。
- 2 -同事间的信用增值
王先生,28岁,超市职员
自从王先生上班的超市与借贷宝推广合作之后,身边的同事也在借贷宝上开始玩起来。由于王先生家里是做生意的,时常会需要资金周转,于是王先生经常在借贷宝上发借款标给家里筹款,这就使得王先生成了这个借贷圈里的优质借款来源。
因为都是同事,日常接触也能了解到王先生的家庭财力状况,加上工作的稳定性,同事们会很放心的把钱借给他,而且收益相对于银行和p2p的理财来说要高不少。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熟人圈内多方受益,是借贷宝里最常见的借贷场景。借贷宝是款熟人间的投资和借贷平台,所以借钱或者投资的行为一定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关系。
从王先生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基于同事这样的稳定关系,相互之间有很高的信任度,王先生能在同事之间短期内筹到需要的借款,他同事们能在借贷关系结束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两全其美。
- 3 -
生意中的借贷最常见
刘女士,41岁,京东图书供货商
刘女士最常发生的借钱场景是给作者稿费,有时候就几千块。因为下游商户付款一般是3个月付,中间有作者催稿费时,刘女士就用借贷宝找好朋友借了先付上,年利率一般是8%。自己的工资每个月16号发,一般都会把还款期限设置在17~18号那两天。
刘女士说,借贷宝平台上经常借给自己的是3-4个关系很好的朋友,通常是自己需要钱的时候跟他们说一声自己发标了,他们很快就会接标借给她。她觉得这样的好友间“借条”很好玩儿,有借有还,不仅能体现自己靠谱,而且能减少借钱的人情压力,相当于还承诺了还款时间。大家用的重点反而是觉得好玩儿有用,并不是为了借多少钱。
做生意流水会比较大,经常会遇到需要资金周转的情况,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如果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影响生意成败,那就太可惜了。
看完这三个真实的用户故事,你发现了吗?借钱并不是“穷困潦倒”,或许是为了临时资金周转,或许是为了相互投资,或许是为了“江湖救急”……借钱的理由和目的可以有很多种。
“我们为什么借钱”,也许这个问题我们立马给不出答案,但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急时方恨无啊,生活中需要用钱的地方方方面面,真正要用钱时却没钱确实很无奈……
财经著名作家吴晓波曾建议年轻人要敢于借钱。在他的概念里,40岁以前,家庭负债率应该达到60%,因为“负债后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没准过几年货币又溢出了,才能达至财富跟个人成长同步的理想境地。宝哥也觉得“负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会利用财富创造财富,其实,你的个人信用很值钱。
“未来的借贷宝,首先是一个底层的、基础的借贷工具,其次,是一个透明、合规、阳光的交易和征信平台,最后,借贷宝更是一个延展性极好的全新金融市场。”这是借贷宝CEO王璐曾在一周年公开信中提及到的一句话。没错,借贷宝不仅是款实用的借贷工具,而且通过熟人信用借贷让多方都能受益,使得1.28亿用户中的每一位都能体会到讲信用带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