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
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386亿元。
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24亿美元,同比下降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375亿美元,同比少增98亿美元。
二.小微企业贷款延续 “量增、价降、面扩”发展态势
1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量增、价降、面扩”的发展态势。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
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人民银行通过流动性支持,引导资金价格下移。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三是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165万户,1月份增加26万户,同比多增7万户。
四是信贷对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支持力度较大。2019年1月,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增加额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贷款分别占38.5%和24.6%。
三.1月数据不宜被单独过度关注
有记者向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提问:如何看待1月份贷款创历史新高?他表示,总体看,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同时,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
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康波财经综编自中国人民银行网,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日报网,华尔街见闻